第五章 息妃
色。聪明的她一下子意识到了什么,面对泪流满面的十九,全是心疼和难受,如果不是在大殿里,她一定会把这个小男孩搂在怀里给予安慰和爱抚。全没有想过十九给她带来的尴尬和难堪。
看到楚王商的满脸怒容,息妃连忙站起身来,在王座前跪下,颤声道:”大王息怒,十九王子思母心切,哀伤过度,因他年龄太小,无法控制情绪,大王一定不要苛责!妾身作为其母,愿代子受罚。”
昭阳连忙奏道:“大礼已成,十九子鞍马劳顿,应速速回宫休息。”
楚王见此,只好无奈地说道:“赐息妃与十九子碧游宫居住,另赐十九子三等贴身侍卫十名,铁甲军三百名,以用于十九子出行护跸。十九子身体不豫,着息妃即刻引领十九子回宫休息,着宫内医官前去诊视。”
息妃手牵着神情恍惚的十九,向楚王商跪辞后,迅即离殿回宫了。
而迎子大典至此也草草收场,各王子贵妃、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各怀心思也都纷纷散去。
唯独令尹昭阳在楚王商的暗示下,随其来到了寝宫。君臣落座后,楚王目含深意地看向昭阳,沉吟许久,然后幽幽问道:
“令尹大人,寡人待卿如何?”
昭阳心里一紧,连忙答道:“恩重如山,位极人臣,不胜荣宠。”
楚王目光灼灼,斩钉截铁地说道:“寡人意欲立十九子为太子,以慰国人翘首企盼之心,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昭阳沉默一会,并不看楚王灼灼目光,缓缓地问道:
“不知大王可与一二心腹重臣商议过此事?”
楚王道:“正想与爱卿商议,其他人尚未知悉。”
昭阳道:“恕老臣直言,此事大王尚需仔细斟酌。十九子固然神武,但年龄尚幼,成人后性情如何,尚未可知。春秋以降,纵观各国兴衰,凡立嫡以长的,无不国泰民安,而废长立幼的,多有祸起不测。”
楚王道:“熊章最长,难道要恢复其太子之位吗?”
昭阳道:“熊章已失民心,当然不可再用。而二、三、六等子出身卑微,才能平平,又是熊章一党,亦不可用。唯九子熊槐儒雅端肃,胸怀天下,又是王后义子,可视为嫡出,乃太子不二人选,万望吾王明察。”
楚王道:“熊槐文弱,寡断无谋,乃志大才疏之辈,寡人不喜。”
昭阳道:“文弱未必无福,寡断尚有谋臣。老臣以为六子非是不堪,只是缺乏为政经验,用心锻造,必成大器。”
楚王勃然道:“十九子龙姿日表,天纵之才,何以不可?”
昭阳叹道:“郑伯乃十九子外祖父,郑氏一案牵连甚广,若立十九子,各大家族和众臣恐难心安。”
楚王默然不语。
昭阳又道:“老臣倒有一法,或可解王之惑。”
楚王问道:“何法?”
昭阳道:“可在楚宫才士殿设立宫学,除熊章外,其余王子均可到宫学学习,各大宗族亦可从后辈中选派少年英俊一起入学。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可观察诸子品性。若有王子与十九子相谐,文武互补,太子之选就可以确定了。十九子有征伐之能,又为什么非得成为国君呢?若有与其可成为莫逆之交的国君,岂不是两全其美?主持宫学的太傅,文有慎子,武有尉缭,二子均是天下贤良之士。若能如此,参加宫学的诸子前�
看到楚王商的满脸怒容,息妃连忙站起身来,在王座前跪下,颤声道:”大王息怒,十九王子思母心切,哀伤过度,因他年龄太小,无法控制情绪,大王一定不要苛责!妾身作为其母,愿代子受罚。”
昭阳连忙奏道:“大礼已成,十九子鞍马劳顿,应速速回宫休息。”
楚王见此,只好无奈地说道:“赐息妃与十九子碧游宫居住,另赐十九子三等贴身侍卫十名,铁甲军三百名,以用于十九子出行护跸。十九子身体不豫,着息妃即刻引领十九子回宫休息,着宫内医官前去诊视。”
息妃手牵着神情恍惚的十九,向楚王商跪辞后,迅即离殿回宫了。
而迎子大典至此也草草收场,各王子贵妃、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各怀心思也都纷纷散去。
唯独令尹昭阳在楚王商的暗示下,随其来到了寝宫。君臣落座后,楚王目含深意地看向昭阳,沉吟许久,然后幽幽问道:
“令尹大人,寡人待卿如何?”
昭阳心里一紧,连忙答道:“恩重如山,位极人臣,不胜荣宠。”
楚王目光灼灼,斩钉截铁地说道:“寡人意欲立十九子为太子,以慰国人翘首企盼之心,不知爱卿意下如何?”
昭阳沉默一会,并不看楚王灼灼目光,缓缓地问道:
“不知大王可与一二心腹重臣商议过此事?”
楚王道:“正想与爱卿商议,其他人尚未知悉。”
昭阳道:“恕老臣直言,此事大王尚需仔细斟酌。十九子固然神武,但年龄尚幼,成人后性情如何,尚未可知。春秋以降,纵观各国兴衰,凡立嫡以长的,无不国泰民安,而废长立幼的,多有祸起不测。”
楚王道:“熊章最长,难道要恢复其太子之位吗?”
昭阳道:“熊章已失民心,当然不可再用。而二、三、六等子出身卑微,才能平平,又是熊章一党,亦不可用。唯九子熊槐儒雅端肃,胸怀天下,又是王后义子,可视为嫡出,乃太子不二人选,万望吾王明察。”
楚王道:“熊槐文弱,寡断无谋,乃志大才疏之辈,寡人不喜。”
昭阳道:“文弱未必无福,寡断尚有谋臣。老臣以为六子非是不堪,只是缺乏为政经验,用心锻造,必成大器。”
楚王勃然道:“十九子龙姿日表,天纵之才,何以不可?”
昭阳叹道:“郑伯乃十九子外祖父,郑氏一案牵连甚广,若立十九子,各大家族和众臣恐难心安。”
楚王默然不语。
昭阳又道:“老臣倒有一法,或可解王之惑。”
楚王问道:“何法?”
昭阳道:“可在楚宫才士殿设立宫学,除熊章外,其余王子均可到宫学学习,各大宗族亦可从后辈中选派少年英俊一起入学。一方面为国家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可观察诸子品性。若有王子与十九子相谐,文武互补,太子之选就可以确定了。十九子有征伐之能,又为什么非得成为国君呢?若有与其可成为莫逆之交的国君,岂不是两全其美?主持宫学的太傅,文有慎子,武有尉缭,二子均是天下贤良之士。若能如此,参加宫学的诸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