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泰山封禅(一)【4000字二合一大章】
人淹死了。
这样一来朱厚照需要从内帑拨的银钱远少于朝廷地方所需出的钱,自然乐得接受了。
人嘛要学会妥协,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天子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情绪,照顾好天子的情绪才能够事半功倍。
最终天子和阁臣们达成了共识,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巡幸泰山了。
至于大朝议不过是走一个流程,只要内阁点头基本不会有人反对。
却说正德八年六月,天子起驾巡幸泰山。
随行妃嫔、王公、大臣几百人。又有禁军护佑,一路浩浩汤汤好不热闹。
历朝历代的君王但凡做出点成就来都要于泰山封禅,仿佛只有如此才能显示出自己与别的皇帝的不同。
当然,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这个勇气。如果德行功业未至却强行拔高封禅,会被淹没在官员的吐沫海里......
不过朱厚照不用担心这些。
他继位以来北击鞑虏,南灭倭寇,又将嘉峪关西纳入了大明的势力范围。加之训练新军,配备燧发枪,使得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从武略来看,他是当之无愧的雄主。
至于文治,朱厚照也丝毫不逊色。
不管是划时代的开海禁五口通商,还是全国范围内的清丈土地,更改徭役赋税,摊丁入亩都是明君所为。
加之提升匠人、商人地位,整顿吏治,推广种植土豆、番薯,朱厚照已经彻底赢得了民心。
这样的好皇帝,有哪个臣民百姓会不拥戴?
这样的好皇帝想要巡幸泰山,有何不可?
当然这一系列新政的背后是内阁尤其是首辅谢慎的心血。
朱厚照自然有功,不过政策的制定者谢慎的功劳同样不容忽视。
这一点朱厚照自然心知肚明。
所以在巡幸泰山的伴驾大队人马中,唯有谢慎能够和天子共乘一辆马车。
这可是天大的恩典,让无数臣子艳羡。
不过谢慎却早已经习惯了。不论是北巡还是南巡哪一次他不是离天子最近的人。
呃,晚上睡觉时除外。
当然谢慎并没有任何的膨胀,因为他清楚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想取而代之。
当然只要朱厚照在,他的位置就会相对稳固。现在朱厚照又有了子嗣,看来历史要加以改变。至少谢慎暂时不用担心嘉靖那种刻薄寡恩的人上位了。
从京师往山东,一路上最苦的莫过于驿站的官吏了。
天子的接待规格岂是一般的官员能比的。
当地官府恨不得刮地三尺,呃不是倾尽府库之资修缮装点,恨不得连路边的树木都缠上彩绸。
其实这些官员心里苦啊,天子的接待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侍候的好了是应该的,是尽人臣的本份。侍候的不好了那就是大罪。
要怪只能怪皇帝陛下心血来潮非要走什么陆路。
大概是因为南巡时乘船走大运河腻了吧,天子想要换种方式。
&em
这样一来朱厚照需要从内帑拨的银钱远少于朝廷地方所需出的钱,自然乐得接受了。
人嘛要学会妥协,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天子也是人,是人就会有情绪,照顾好天子的情绪才能够事半功倍。
最终天子和阁臣们达成了共识,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巡幸泰山了。
至于大朝议不过是走一个流程,只要内阁点头基本不会有人反对。
却说正德八年六月,天子起驾巡幸泰山。
随行妃嫔、王公、大臣几百人。又有禁军护佑,一路浩浩汤汤好不热闹。
历朝历代的君王但凡做出点成就来都要于泰山封禅,仿佛只有如此才能显示出自己与别的皇帝的不同。
当然,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这个勇气。如果德行功业未至却强行拔高封禅,会被淹没在官员的吐沫海里......
不过朱厚照不用担心这些。
他继位以来北击鞑虏,南灭倭寇,又将嘉峪关西纳入了大明的势力范围。加之训练新军,配备燧发枪,使得大明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从武略来看,他是当之无愧的雄主。
至于文治,朱厚照也丝毫不逊色。
不管是划时代的开海禁五口通商,还是全国范围内的清丈土地,更改徭役赋税,摊丁入亩都是明君所为。
加之提升匠人、商人地位,整顿吏治,推广种植土豆、番薯,朱厚照已经彻底赢得了民心。
这样的好皇帝,有哪个臣民百姓会不拥戴?
这样的好皇帝想要巡幸泰山,有何不可?
当然这一系列新政的背后是内阁尤其是首辅谢慎的心血。
朱厚照自然有功,不过政策的制定者谢慎的功劳同样不容忽视。
这一点朱厚照自然心知肚明。
所以在巡幸泰山的伴驾大队人马中,唯有谢慎能够和天子共乘一辆马车。
这可是天大的恩典,让无数臣子艳羡。
不过谢慎却早已经习惯了。不论是北巡还是南巡哪一次他不是离天子最近的人。
呃,晚上睡觉时除外。
当然谢慎并没有任何的膨胀,因为他清楚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想取而代之。
当然只要朱厚照在,他的位置就会相对稳固。现在朱厚照又有了子嗣,看来历史要加以改变。至少谢慎暂时不用担心嘉靖那种刻薄寡恩的人上位了。
从京师往山东,一路上最苦的莫过于驿站的官吏了。
天子的接待规格岂是一般的官员能比的。
当地官府恨不得刮地三尺,呃不是倾尽府库之资修缮装点,恨不得连路边的树木都缠上彩绸。
其实这些官员心里苦啊,天子的接待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侍候的好了是应该的,是尽人臣的本份。侍候的不好了那就是大罪。
要怪只能怪皇帝陛下心血来潮非要走什么陆路。
大概是因为南巡时乘船走大运河腻了吧,天子想要换种方式。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