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r />
  食堂的每顿的粮食由事务长算计人数和粮食后,把做饭用的的原料发放给厨师。

  食堂就供应早上和中午两顿饭,男人每顿3两,女人每顿2两,孩子都是1两蔬菜一份,汤随便喝。

  说是汤,其实就是水,根本没有什么滋味,也就为了解渴罢了!

  这些吃食都是要送到地上去的,节省了时间,可以让社员们好好的休息一会。

  有些人不够吃怎么办呢,那就从家带点窝窝头添补一下。

  有那种会过日子的,为了省一些粮食,从来都不吃完,把剩下的粮食用布包起来,待会家去。

  吃饭的时候安茹就看到有个妇女把女儿没吃完的饭菜放在瓷缸里,准备一会带回家中。

  吃完饭人们逐渐散去,安茹也回到了家中。

  没多久广播中又响起了音乐,这回安妈妈跟安茹说“这首歌叫《东方红》,听到这个大家就要到地里上工去了。妈妈也走了,你在家乖乖的和奶奶待在一起哦!”

  “恩恩”

  这些天家里的大人都早出晚归,忙得不可开交。

  安茹也知道这是春种了。

  1964年的时候人们上工都是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一起工作,他们每天工作都由记工员记成工分。

  工分是报酬计量单位,用于计算人民公社社员工作量和劳动报酬。

  因为在公社中分配各种粮食、蔬菜、财务都要用工分计算,所以老话才说“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

  计分基准以每个“标准工作日”一般最多定为10-12分,安家村生产队就是12分。

  一般男壮年劳动力12分;一般男性劳动力则定为9-12分;

  女性壮年劳动力为7-9分;一般女性劳动力(中年家庭妇女)为6-7分;

  所以如果谁家男性壮劳力多,那可是很受羡慕的。

  安家还好安爷爷是大队书记,本身就有12个工分。而且老头身体还能动,也不愿意在家闲着,遂也是到地里上工挣工分,也有8个公分。

  安庆昌、安庆荣不必说,都是男性壮劳力,工分也是最高的12分;

  而沈翠翠和赵小花妯娌俩是女性壮劳力,有9个工分;

  而像安奶奶这样的老人,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工分是4-7个不等;

  如果像安国这样的10几岁的孩子,也算半个壮劳力,6-9个工分。

  儿童也有1-3个工分。

  这个时候除了身体残疾的,都是家里老少齐上阵的,实在上不了,只能去干一些公分少的轻巧活。

  等到晚上再放音乐后,安茹就知道了这是要下工了。

  安家人现在除了腿脚不便的安奶奶也就只有安茹一个人了。

  就连6岁的安谨小朋友也不例外。

  刚开始安茹还在好奇,安谨这么小能干什么?

  后来才知道如安谨一般大小,种不了地的孩子,都去打猪草了。打了猪草回来去队里挑过秤记录斤数,满了100斤也是有7个公分的。

  对于像安谨这样的小孩子,从小就知道生存不易,能够干活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