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试里的问与答(下)
  有意思!

  沈惗摸了摸下巴,似乎对李青的话很感兴趣。

  这时他好像已经忘了自己主考官的身份,开始像学术讨论一样跟李青讨教起来。

  “按你的意思,只要咱们能让外国人赚钱,他们就一定会承认咱们的电影奖项?”

  李青用一句古语来回答了沈惗的这个问题:“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沈惗点点头,似乎颇以为然。

  “可咱们也有金鸡百花奖,也有sh电影节,也有长春电影节,为什么这些电影节却没有像你说的那样,真的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呢?”

  要说电影节,中国也有不少,而且个个搞得声势浩大,可正如沈惗说的,这些电影节,大多属于自娱自乐的类型,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甚至还不如小rb的东京电影节。

  要说钱,中国不缺,要说国际地位,中国显然也高于小rb可人家国际友人就是对中国人的电影节没兴趣,这又是为什么?

  “我想……这可能有一定的政治原因。”李青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把自己思考过的答案告诉沈惗。

  中国搞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了,虽说口号喊的很响亮,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改革,也没有开放,这些当然都有拿得出手的理由,可在国际上,那些国际友人却不是这么看的,这就导致在很多外国人的观念里,中国还是那个封闭、落后的中国。

  就像是电影市场,中国目前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还在进行国产电影保护主义的国家,虽然这使得中国市场暂时抵挡住了好莱坞的侵略,但同时也给外国人造成了中国政府保守固执的印象。

  有了这个印象,对于中国人创办的电影节,外国人当然也就不会有兴趣,反正来了也拿不到奖,拿了奖也赚不了钱,人家还来干嘛?

  没有外国影片参加,这些电影节,当然也就成为了中国人的自娱自乐,全是国产影片在评比,你凭什么让国际社会承认你?

  这个道理李青能想到,沈惗当然不会想不到。

  只是以他们两人目前所处的位置,对这种事也只能束手无策。

  毕竟这关系到国家大的政策,不是一两个人的意志就可以改变的。

  沈惗挑了挑眉毛,显然对李青给出的这个理由无可奈何,却又心有不甘。

  这时旁边的张建林突然插话了:“可你说了这么多,说来说去,还是没有说明白你为什么要来北影,难道你觉得你进了北影做了导演,就能影响到国家政策,就能达成你的目的?”

  张建林是导演系的办公主任,不负责授课,专门负责的就是政治方面的事,所以相对的,他比沈惗更明白当今中国的现状,李青说的那些话,在沈惗看来或许叫做野心,但是在他看来,却根本就是白日梦。

  你以为你是谁,金鸡百花奖都没做到的事,你一个年纪轻轻的学生就想做到?你以为你能改变国家的政策,还是能带领中国电影冲出国门,冲向世界?

  这样不切实际的学生,张建林心里很不喜欢。

  李青感受到了张建林话里的火药味,却并不在意,依然很认真的说到:“我来北影,就是为了学习相关的技能,同时为以后的事做准备。”

  “准备?准备什么,当上国家主席,改变国家政策?”张建林不屑的冷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