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李老回京
�掉几千斤。

  最后犯了众怒,枢机给他评了最低的工分,口粮只给12斤一个月,还拿糠皮凑给他,整个生产队没一个为他说话的!最后活活饿死了!到了这种地方,就好好做人,你在城里手眼通到天上都不顶用!”

  邢彩霞上辈子就chā过队,她怎么会不知道这些事,想到再熬一年就可以高考回去,到时候让这些人好好看看,如今也只能先咬牙坚持下去吧。

  秦晴在李老走后,就拉着于擎灿闭关读书,这些年秦晴跟知青们没什么交往,也就不知道邢彩霞的事,不过,就算知道了秦晴也不在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法,自己努力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

  而同时,京城也是暗流涌动。是否恢复高考的问题,博弈非常激烈,从7月份开始讨论,一直讨论了两个月,还剩最后一块大石头绕不过去。

  1977年,还是《学好文件抓住纲》的年份。

  要转过头去c等明年的伟大全会翻篇后,才敢正式提实事求是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77年就想恢复高考,最后一块大石头,便是6年前(71年)通过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推荐制上大学”,正是那个文件确立下来的。

  而那个文件,又是已故的伟大领袖亲笔圈阅过“同意”的。

  激烈的会议,一直开到9月20号。

  最后,终于被新伟大领袖亲自发现了一个问题:按照《人人日报》内参的调查结论,6年前的《纪要》,貌似已故领袖圈阅的并不是最终版!而是在领袖圈阅之后,又被张c姚二贼拿去润色并最终定稿的。这无疑相当于“矫诏”!

  这个调查内参立刻被转发给所有与会者,恢复高考的最后理论障碍被扫除了。

  9月25日的会议最终表决日,全体一致通过恢复高考。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的话,后世史学家纷纷揣测:要是当时没有发现“矫诏”的问题,恢复高考说不定真得拖到79年c全面实事求是之后了。

  有了前世的经历,邢彩霞对9月25日这个日子,记忆非常深刻。而更深刻的是一个月后的高考马上就要到来了。

  自从来到天宝村,她每天都想努力的复习功课,她先是联系了家人和亲戚给她偷偷汇过来很多教材和练习,接着除了上工就开始没日没夜的看书。

  可是,也不知道是繁重的劳动累的,还是她已经几十年没接触过这些知识,邢彩霞复习起来觉得很吃力。这一年多不知不觉的很快就过去了。

  邢彩霞虽然不满意自己的复习进度,但是对比那些晚了自己一年的其他知青,邢彩霞心里是得意的。

  高考的消息很快的就在天宝村的村广播里通知了。

  知青们瞬间就炸开了!

  邢彩霞冷眼看着这些四处欢呼庆祝的知青们,脸上也带着和大家一样欢喜的笑,心里却是在嘲讽这些人。

  这一年多他们要是能多照顾她一些,她或许早就把恢复高考这一消息告诉他们了,现在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想凭这一个多月的复习就考上大学,邢彩霞心里冷笑着,做梦去吧!

  第一届高考报考人数之多,录取率之低,他们压根就想不到!

  邢彩霞记得上辈子整个天宝村所有知青都报名参加了高考,最后也就一个沪市来的男知青考上了,可见竞争之激烈。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