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回家
女儿两只手都握手心里,还是叹了口气。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啊……”孙老太太拉长腔调说。
老太太说话时,孙志强一声未吭。孙莲扫完地,端着簸箕出了堂屋。
她了解自己父亲是个不怎么忤逆父母的人,也知道父亲心里有个怎样的结。小时候的她曾经不能真正明白那些话后的含义,不明白那是几代人延续下来的,深入骨髓的观念。但当她理解时,她才更是忍不住失望。
哪怕是独生女时,想要一份父亲毫无保留的爱都如此艰难,也难怪弟弟出生后……比,不如说,不管有没有弟弟,对她来说都不该奢望太多才对吧。
她又想起血泊里寒冷的感觉。
孙莲在院子里找了一块阳光充足的角落蹲了下来。
王桂香洗刷完锅灶从厨房出来,一眼就看见女儿蹲在墙角。
“小莲你干啥呢?”她好奇走过去,没靠近孙莲就自己站了起来。
“我在、看蚂蚁。”孙莲说,转身现出一脸苦相,“蹲得我腿麻了,我妈……”
王桂香哭笑不得地搀着女儿回堂屋,进去跟其他人一说,逗得众人乐不可支。
又聊了一小会,大姑姑一家就站起来告辞。陈家在谯城市里,这年代从涂县坐大巴要一个半小时。初一大巴结束得也早,众人也不挽留,都站起来送大姑姑一家三口出门。
趁着大人们相互客气告辞,陈嘉宇跑近孙莲悄悄跟她咬耳根:“等几天我还过来玩啊,你别忘了给我找小自行车哦!”
“你还来得了吗?”
“来的了!”小胖子比了个ok的手势,“到时候我带作业来,跟我妈说让你教我写。”
陈嘉宇的生日在年底,因此上学比孙莲晚一届。孙莲倒想一口答应,但上辈子几乎算是半个文盲。虽然小学五年级前她的成绩还算错,但十几年过去还记得多少就不能保证了。
但也不能回绝陈嘉宇的亲近,孙莲犹豫了下还是回给陈嘉宇一个ok的手势,小胖子心满意足地跟着爸妈走了。
大姑姑一家离开后,两个儿子帮着把堂屋的大桌搬回墙边,三叔便也说着要回去的话。孙老爷子一听,又把小儿子拉进里屋叮嘱了些悄悄话,出来孙老太太已经帮着给三叔家自行车篓里塞了一堆的鸡鸭鱼肉的年货。
等三叔骑车载着儿子媳妇离开,孙莲也跟着父母向爷爷奶奶告辞。孙老太太也没让大儿子空手而归,给了两条咸鱼几掉香肠还有一大块咸肉。
东西虽然比三叔家要少上一半,但其实比大姑姑家要强上不少。
孙莲一家也在涂县县城里,因此回老宅没用任何交通工具,靠的是两条腿。这会回去,自然也用的是同样的办法。
她记得这会回家路途不远,虽然也在县南,却只需过了地道再向东拐上一条小巷。上一世孙莲初中就上的地道对面的涂县中学,每天上学走过去只需要十分钟。
熟悉的石板路,熟悉的大铁门,熟悉的葡萄藤。跟随父母走进熟悉的院落,孙莲不由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和记忆里一样,孙莲家所在的院落有四户人家。不是后世那种怀旧小资喜爱的四合院,而是两边并排的四套完全一样的房屋。面南的一侧是一溜排的两层小楼,面北则是一排带烟囱的青砖瓦房,瓦房前面一条明渠就是四家共同的下水道,而中间公用的院子中央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啊……”孙老太太拉长腔调说。
老太太说话时,孙志强一声未吭。孙莲扫完地,端着簸箕出了堂屋。
她了解自己父亲是个不怎么忤逆父母的人,也知道父亲心里有个怎样的结。小时候的她曾经不能真正明白那些话后的含义,不明白那是几代人延续下来的,深入骨髓的观念。但当她理解时,她才更是忍不住失望。
哪怕是独生女时,想要一份父亲毫无保留的爱都如此艰难,也难怪弟弟出生后……比,不如说,不管有没有弟弟,对她来说都不该奢望太多才对吧。
她又想起血泊里寒冷的感觉。
孙莲在院子里找了一块阳光充足的角落蹲了下来。
王桂香洗刷完锅灶从厨房出来,一眼就看见女儿蹲在墙角。
“小莲你干啥呢?”她好奇走过去,没靠近孙莲就自己站了起来。
“我在、看蚂蚁。”孙莲说,转身现出一脸苦相,“蹲得我腿麻了,我妈……”
王桂香哭笑不得地搀着女儿回堂屋,进去跟其他人一说,逗得众人乐不可支。
又聊了一小会,大姑姑一家就站起来告辞。陈家在谯城市里,这年代从涂县坐大巴要一个半小时。初一大巴结束得也早,众人也不挽留,都站起来送大姑姑一家三口出门。
趁着大人们相互客气告辞,陈嘉宇跑近孙莲悄悄跟她咬耳根:“等几天我还过来玩啊,你别忘了给我找小自行车哦!”
“你还来得了吗?”
“来的了!”小胖子比了个ok的手势,“到时候我带作业来,跟我妈说让你教我写。”
陈嘉宇的生日在年底,因此上学比孙莲晚一届。孙莲倒想一口答应,但上辈子几乎算是半个文盲。虽然小学五年级前她的成绩还算错,但十几年过去还记得多少就不能保证了。
但也不能回绝陈嘉宇的亲近,孙莲犹豫了下还是回给陈嘉宇一个ok的手势,小胖子心满意足地跟着爸妈走了。
大姑姑一家离开后,两个儿子帮着把堂屋的大桌搬回墙边,三叔便也说着要回去的话。孙老爷子一听,又把小儿子拉进里屋叮嘱了些悄悄话,出来孙老太太已经帮着给三叔家自行车篓里塞了一堆的鸡鸭鱼肉的年货。
等三叔骑车载着儿子媳妇离开,孙莲也跟着父母向爷爷奶奶告辞。孙老太太也没让大儿子空手而归,给了两条咸鱼几掉香肠还有一大块咸肉。
东西虽然比三叔家要少上一半,但其实比大姑姑家要强上不少。
孙莲一家也在涂县县城里,因此回老宅没用任何交通工具,靠的是两条腿。这会回去,自然也用的是同样的办法。
她记得这会回家路途不远,虽然也在县南,却只需过了地道再向东拐上一条小巷。上一世孙莲初中就上的地道对面的涂县中学,每天上学走过去只需要十分钟。
熟悉的石板路,熟悉的大铁门,熟悉的葡萄藤。跟随父母走进熟悉的院落,孙莲不由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和记忆里一样,孙莲家所在的院落有四户人家。不是后世那种怀旧小资喜爱的四合院,而是两边并排的四套完全一样的房屋。面南的一侧是一溜排的两层小楼,面北则是一排带烟囱的青砖瓦房,瓦房前面一条明渠就是四家共同的下水道,而中间公用的院子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