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嘴里脆生生的道:“谢谢父皇。”
泰和长公主可不似郑娥这般好骗,她瞥了眼那还剩下一点儿汤药的白瓷药碗,眸光微闪,随即便凛了神,沉声问道:“究竟怎么回事?你喝的这药可是补血气的?你是哪儿受伤了?”她心里颇是犹疑,“这宫里头也有能伤着你的人?难不成是谢氏。”
泰和长公主脑子动得很快,不一会儿便想起了被关起来的谢贵妃。
郑娥听得一怔,这才想起谢贵妃被关起来的事情,抬头去看皇帝。
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泰和长公主与郑娥算不得是外人,更何况谢氏做的那些事,皇帝心里也不好瞒着。他想了想,苦笑了一声,解释道:“朕是叫谢氏给气的,一想起那些事,自个儿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
皇帝语声微微一顿,很快的便也斟酌着说了些事情,“谢氏宫里头死了个宫人,便揪出许多旧事来——当年上元节,阿娥他们行踪泄露便是谢氏做的,偏她还退给庄嬷嬷。我那会儿听庄嬷嬷临死前说起当年旧事,想起当初她年幼时的模样,竟是鬼迷心窍般的信了她……”
泰和长公主闻言哼了一声,嘴里嘟囔了几句“我就知道谢氏她不是个好的”云云。随即,她反应过来,又斜睨了皇帝一眼,没好气的催问道:“不止这一件吧?”真要只有这一件,皇帝也不至于躺在床上养病。
皇帝也知瞒不过泰和长公主这个做姐姐的,面色微微有些透白,低声道:“长宁她……”他深吸了一口气,咬牙道,“长宁她和阿史那思归,便是谢氏从中牵线!虽说阿史那思归当时本就来意不善,可若非谢氏在里头做手脚,说不得长宁也不会被对方蒙骗,也不会被哄着说要去和亲。”
他说到此处,伸手扶着额角,语声微微有些沉:“说来也是朕这个做父皇的不对——当年元德皇后才过世,朕难免有些消沉,做什么都不得劲,便是朝事都有些怠懒,私底下自然也忽略了长宁。一直等到皇后丧期过去,长宁当庭说要联姻,朕才反应过来。”
再如何,做父母的总也是把儿女都放在心头的,长宁当时虽是任性了些,可念着她如今埋骨他乡,便是泰和长公主这个做姑姑的也有些心疼,不免长长叹了一口气,也没再戳皇帝心口。
皇帝却还是把话往下说了:“朕那会儿只是气长宁不知好歹——两国联姻之事的利害,朕早已与她说过,偏她却还要一意孤行,甚至在皇后丧期刚过便提出来。当时当着那么多人,朕心里多少有些急怒,面上过不去,索性也没再拦着,直接遂了她心思……”说到这里,皇帝也微微叹了一口气,“如今想起来,长宁固然年轻不懂事,可朕这个做父亲的,这里头肯定是错得许多。”
泰和长公主心有戚戚:还好她运气好些,这才有和薛斌解开心结的一日。倒是皇帝,便是再多的悔恨,那也是没用了。因着有些感同身受,泰和长公主也劝了他一句:“都过去了,你也别总放在心上。谢氏不是都叫你关起来了嘛……”
皇帝阖了阖眼,鸦色的眼睫一颤,把他复杂的思绪也给压了下去。其余的事情,皇帝便也没再说下去——似小公主或是兰射那些事,他可以和六皇子说,可对着郑娥和泰和长公主却也不好开口。
第111章
大概是因为谈到了长宁公主的缘故, 无论是皇帝还是泰和长公主的心情都不大好,就连郑娥这般心思单纯的这会儿都觉得自己高兴不起来。只是, 郑娥心里头到底还是顾忌着皇帝的病情, 忍了忍,还是强打起精神陪着皇帝用了一顿午膳,半是撒娇半是玩笑着给皇帝劝了半碗饭。
因郑娥小时候便是在�
泰和长公主可不似郑娥这般好骗,她瞥了眼那还剩下一点儿汤药的白瓷药碗,眸光微闪,随即便凛了神,沉声问道:“究竟怎么回事?你喝的这药可是补血气的?你是哪儿受伤了?”她心里颇是犹疑,“这宫里头也有能伤着你的人?难不成是谢氏。”
泰和长公主脑子动得很快,不一会儿便想起了被关起来的谢贵妃。
郑娥听得一怔,这才想起谢贵妃被关起来的事情,抬头去看皇帝。
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泰和长公主与郑娥算不得是外人,更何况谢氏做的那些事,皇帝心里也不好瞒着。他想了想,苦笑了一声,解释道:“朕是叫谢氏给气的,一想起那些事,自个儿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
皇帝语声微微一顿,很快的便也斟酌着说了些事情,“谢氏宫里头死了个宫人,便揪出许多旧事来——当年上元节,阿娥他们行踪泄露便是谢氏做的,偏她还退给庄嬷嬷。我那会儿听庄嬷嬷临死前说起当年旧事,想起当初她年幼时的模样,竟是鬼迷心窍般的信了她……”
泰和长公主闻言哼了一声,嘴里嘟囔了几句“我就知道谢氏她不是个好的”云云。随即,她反应过来,又斜睨了皇帝一眼,没好气的催问道:“不止这一件吧?”真要只有这一件,皇帝也不至于躺在床上养病。
皇帝也知瞒不过泰和长公主这个做姐姐的,面色微微有些透白,低声道:“长宁她……”他深吸了一口气,咬牙道,“长宁她和阿史那思归,便是谢氏从中牵线!虽说阿史那思归当时本就来意不善,可若非谢氏在里头做手脚,说不得长宁也不会被对方蒙骗,也不会被哄着说要去和亲。”
他说到此处,伸手扶着额角,语声微微有些沉:“说来也是朕这个做父皇的不对——当年元德皇后才过世,朕难免有些消沉,做什么都不得劲,便是朝事都有些怠懒,私底下自然也忽略了长宁。一直等到皇后丧期过去,长宁当庭说要联姻,朕才反应过来。”
再如何,做父母的总也是把儿女都放在心头的,长宁当时虽是任性了些,可念着她如今埋骨他乡,便是泰和长公主这个做姑姑的也有些心疼,不免长长叹了一口气,也没再戳皇帝心口。
皇帝却还是把话往下说了:“朕那会儿只是气长宁不知好歹——两国联姻之事的利害,朕早已与她说过,偏她却还要一意孤行,甚至在皇后丧期刚过便提出来。当时当着那么多人,朕心里多少有些急怒,面上过不去,索性也没再拦着,直接遂了她心思……”说到这里,皇帝也微微叹了一口气,“如今想起来,长宁固然年轻不懂事,可朕这个做父亲的,这里头肯定是错得许多。”
泰和长公主心有戚戚:还好她运气好些,这才有和薛斌解开心结的一日。倒是皇帝,便是再多的悔恨,那也是没用了。因着有些感同身受,泰和长公主也劝了他一句:“都过去了,你也别总放在心上。谢氏不是都叫你关起来了嘛……”
皇帝阖了阖眼,鸦色的眼睫一颤,把他复杂的思绪也给压了下去。其余的事情,皇帝便也没再说下去——似小公主或是兰射那些事,他可以和六皇子说,可对着郑娥和泰和长公主却也不好开口。
第111章
大概是因为谈到了长宁公主的缘故, 无论是皇帝还是泰和长公主的心情都不大好,就连郑娥这般心思单纯的这会儿都觉得自己高兴不起来。只是, 郑娥心里头到底还是顾忌着皇帝的病情, 忍了忍,还是强打起精神陪着皇帝用了一顿午膳,半是撒娇半是玩笑着给皇帝劝了半碗饭。
因郑娥小时候便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