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或许这就是天意。

  两人沉默,离别在即,本要说些什么,不幸的是两人都不是什么会表达之人,刹那间,先生动了,快如惊鸿,凝指点向洛秋心口。

  洛秋五岁时,他传其修炼之道,“生”之一字,便是目的,对常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对于洛秋来说却是如此艰难,尤其是每年冬天初雪降临之际,那寒冷带来的痛苦,足以让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丧失活下去的勇气。

  他本以为,洛秋能站起来,但,最终却是失败了。

  他传洛秋生之卷,山上的不世之书,违背了规矩,然而,他并不后悔。

  山上不管人间事,但山上不行不义事,视而不见,便是不义。

  山上之人很少下山,不是因为不能,而是不愿,因为人间多疾苦,若下山,怎能不管。

  但,规矩总归是规矩,既是不世之书便不能出现世间。

  一指破空,毫不留情,一招会,挡不住,心泉毁,修为尽废。

  先生是山上的大师兄,山上是不属于人间的圣地,所以,没有人知道先生究竟有多高,就仿佛,人间永远不知道山上有多高。

  这一指,不显山水,不露痕迹,先快,再快,接下去还是快,避无可避,不可避,无法避。

  山上规矩,遇事不避,所以,山上的大师兄也不会让洛秋避,虽然,洛秋并不是山上之人。

  这便是传道。

  传道、授业、解惑,首先便是传道,传做人之道,传处世之道

  洛秋脸上并没有什么惧色,与年龄不符的成熟虽然有时看起来并什么好事,但,这个时候无异需要冷静。

  洛秋出现柴刀,无声劈下,就如这五年每一日所做的一般,简单朴实,熟练的令人发毛。

  这是两人第一次交,五年前,先生传给了洛秋修炼之道,洛秋也为书院劈了五年柴,这期间,先生从未指点过一次,洛秋也从未出过一次。

  所以,先生也不知道洛秋有多高。

  洛秋习惯于右,所以,挥刀向左,心口前一线,便是禁区。

  先生是骄傲的,出之时便不曾偏移半寸,因为他知道这是洛秋最强的一线,但,他是山上的大师兄。

  刀与指的碰撞,于心口前一线处,刀断,指破心泉。

  嘭的一声,洛秋倒飞出数丈远,撞破了木屋,连带一瀑殷红的鲜血自口溢出。

  洛秋输了,却也胜了。

  先生赢了,却也败了。

  刀断了,却也意味着刀触及了指。

  先生是骄傲的,也是公平的,他不曾动用超越这个人间的力量,一指之力,仅仅只能废掉洛秋的修为。

  但,这一指之力也绝非常人可以触及,因为,出之人是山上大师兄。

  不过,刀还是触及了指,既然碰到了,便抵消了指上部分力量,打破了这个临界,便意味着一指之力已不足以摧毁心泉。

  洛秋是幸运的,若先生出偏离丝毫,他便绝不可能触及这一指,心口前一线,这是他最强的一线,五年来,一千余日日夜夜,所挥次数,已庞大的有些恐怖。

  洛秋伤了,很重,心泉虽未毁,却依然受创极深,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