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道法奇才,一日千里。【六】
  糜水相扶王平去打坐修养。↗頂點小說,老教授和夏逢春聊了一会儿之后,各自回房休息。一夜无话。

  次日,王平凌晨四点多就醒了过来。抬头看窗外,见天色尚未曾大亮,东方却已现一线曙光,虽不怎么清晰,但已经可以视物。

  一夜休息后,感觉自家已完全恢复,又是龙精虎猛。所以也不贪睡,披衣起床。略做洗漱后,就出门锻炼。

  心道今天肯定是自己起得最早了,出门一看,才发现又重演了昨天早上的情况。

  老教授和糜水相不见踪影,夏老叔早起来了,正在院中演练着一套岳氏散手。

  老辈拳家用功之勤,果不是我辈年轻人可比。夏老叔算现代拳家,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孙禄堂、李书文,尚云祥等前辈宗师,用功又该勤勉到了何种地步?

  王平不由暗自佩服不已。

  话说老辈拳家练拳,都是在夜深人静,偏僻的地方偷着练,绝不允许外人看见。若发现有人偷窥,一个不好,怕是就要引发一场生死争斗。现在虽然没以往那么讲究了,但名家大师日常练功场景,等闲也难得一见。至少,肯定要比各派大师自己上传的视频真实一些。

  所以他也不招呼打扰,静立在一旁,细心观摩品味。

  先前粗略瞄两眼,只觉得夏老叔招法快捷,身若游龙,拳似流星。此时凝神细看之下,心中不由大为震动、赞叹不已。

  难怪金老叔的评价这么高?

  夏老叔的武艺果然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近乎神技。

  身法快捷,迹若闪电,闪展腾挪,三丈之内来去纵横,就像常人迈出一步那般自如、悠闲。更难得的是,身形动作间,带着一股莫名的韵味。明明演练的是杀伐征战的拳术,偏偏却不带着一丝火气,反而像书画大师泼墨挥毫一般,赏心悦目。

  王平暗道,技者,进乎道,诚非虚言!想来,传说中的技艺最高境界,也不过如此了。

  就连等闲难得夸赞后辈的魔僧大师,也赞叹一句:“夏小子的拳法确实不错,就算和当年孙禄堂、李书文,在他这年纪的火候比起来,也相差不了多少。后来的薛巅,武功也就这样了。“

  ”哦?您老见过这三位国术名人?“

  魔僧呵呵一笑:”老衲年轻之时,倒也曾练过几手把式,只是后来入了佛门,少与人争斗,所以在武林名声不显。而这几位在当时,各自都是武功绝伦,执武林牛耳之辈。用现代的话说,那是引领一个时代的行业领先人物。大名如日中天,传扬四海,就连方外也所耳闻。老衲好奇之下,倒也跑去暗地观察了一阵,所以略知一二。“

  王平忍不住就问了一句:”在大师看来,这三位的武功,那个强些?“

  魔僧略一沉吟后,回道:”这个就不好说了。孙李都是独孤求败级的人物,也是同一时代。但毕竟地域不同,两人成名前少有交集,成名又后各自爱惜羽毛,所以一生从未交过手。真要老衲说的话,孙李在伯仲之前,境界上孙禄堂强些,战力李书文稍胜一筹。薛巅是后辈,武功已达神变之境,学艺时败于师兄傅剑秋,但立馆后也未曾一败。不过正值新旧交替之际老辈的时代落幕。公允而论,当时武术圈的整体水平也有所下降。所以可以认为他已达孙李的境界,但略逊一筹。“

  大师虽然是民国武术最辉煌时期的亲历者,但平时却多讲道学,不爱谈这些陈年旧事。难得今天被夏逢春的拳法勾起了雅兴,王平也是十分兴奋,也顾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