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古代和现代官制职位对照表!
�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

  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

  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

  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

  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

  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

  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

  由于过去只有六部,所以其职能往往等于现今多个部门职能的综合。其长官尚书相当于部长,副长官侍郎相当于副部长;

  各司主管称郎中,相当于司局长。副主管称员外郎,相当于副司局级!

  至于主事权力、地位上比处长要高一些。

  吏部:相当于组织部+人事部。

  兵部:相当于国防部、、公安部、交通部(驿传)、军委等部门。

  刑部、大理寺:相当于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司法部等部门。

  礼部:相当于教育部、文化部、宣传部等部门。户部:相当于财政部、民政部、商务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造币)、税务总局等各部门。

  工部:相当于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水利部等部门。

  殿阁大学士:从人数和地位上看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局常委,因为这些大学士一般都是军机大臣或是兼任尚书、都统之类的职位,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一般来说,三殿三阁(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体仁阁、文渊阁、东阁)共六名大学士,都是当到退休(休致)才空出,由协办大学士递补,除非该人被革职或是死亡。

  协办大学士就相当于政治局候补。

  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等:就品级上来说现在似乎没有那么高的侍卫官;就职能来说,可以相当于中央警卫团。

  都察院:相当于监察部。(转载于小小马哥的博客)

  理藩院:相当于外交部(清末以前的外交一般指对蒙古各部、西藏、新疆、俄罗斯、日本、朝鲜、越南等,主要还是管理蒙古)。

  翰林院:相当于中央党校+中科院、社科院。

  国子监:相当于清华、北大之类的学校的综合体兼有教育部高教司的职能。

  顺天府:相当于北京市。

  步军统领:相当于现在北京警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