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张三丰《打坐歌》浅释
�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道德经》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安炉立鼎在此,采药烹练在此,结丹在此,有为在此,无为在此。张三丰《打坐浅训》说:“玄关者,气穴也。”《大道歌》曰:“切莫糊涂为隐秘,黄庭便是真玄关。”

  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一呼,口鼻之气自内而出,身中真气由胸前下降于脐中。一吸,口鼻之气自行而入,身中真气由尾闾、夹脊、玉枕三关上行于顶。要注意身中,不着意于口鼻,以心寄于息,以耳听其声。司马真人曰:“吐惟细细,纳为绵绵。”使气细、匀、缓、深,心静自然息调,息调自然神凝,所谓心息相依、息调心静也。

  一阴一阳:阴阳指阴阳二气,分先天阴阳与后天阴阳,后天阴阳乃父母交媾之精血所化,有气有质,心为离,为阳,肾为坎为阴,先天阴阳从法身而出,乃虚无一气所生,与天地而长久,先天阴阳藏于后天之中。

  鼎:炉鼎,本为外丹名词,鼎炉用于内丹,下乘以身为玉炉,以心为金鼎,中乘以乾为鼎,以坤为炉,上乘以太极为炉,太虚为鼎,此外,有大小鼎炉之说,以泥丸宫为鼎,下丹田为炉,在河车运转中,将外药运升于泥丸,下降凝固于土釜,此为“大鼎炉”。在炼气化神阶段以黄庭为鼎,以丹田为炉,元气氤氲二穴之间,以神静守,不用循环周天运转,此为“小鼎炉”。

  煎:烹炼。

  释义:初学打坐修炼内丹,须要掌握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卦爻变化之理。要明白结丹的地方,就是在自身体内的丹田之中。呼吸的时候要注意身中,不要着意于口鼻,以心寄于息,以耳听其声,达到细、匀、深、缓。使意和气同归于丹田。

  文:性要悟,命要传,休将火侯当等闲。闭目观心守本命,清静无为是根源。

  注:火候:清刘一明《悟真直指》说:“金丹全赖火候修持而成,火者,修持之功力,候者,修持之次序,采药须知迟早,炼药须知时节,有文烹之火候,有进阳之火候,有退阴之火候,有还丹之火候,有大丹之火候,有增减之火候,火候之多,需要彻悟,知始知终,方能成功,所谓真火本无候,言真火本无一定之时候,阳生即进阳火,阴生即退阴之候,实指练功中意念的把握。”

  闭目观心守本命:张三丰《玄机直讲》曰:“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平和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

  本命:指丹田。

  清静无为是根源:人生在凡尘世界,受外界环境的引响,就会产生各种物欲,对修炼内丹来说,首先要做到清心寡欲,追求物我两忘,达到无知无欲,没有丝毫的杂念。“清静”和“无为”是两个相同的概念,都是“道”的体现。“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尊循自然,按道的法则,不枉作为。从“有为”既有意识的调节身心,达到“无为”既无妄念真意的出现——静的练功状态,最终达到“无为”而“无所不为”。

  根:根基、基础,源:起源、源头、本源。

  释义:修行成败全在学上定高低,一处不到一处迷,一事不知一事难。首先要有明师的传授,懂得了修炼之法后,主要还是自己在练功中去体会和领悟,特别是意念与呼吸的调整。打坐的时候,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具泯,一灵独存。”(张三丰《玄机直讲》)要清心寡欲,追求物我两忘。“听之不闻,视之不见。”(太上老君《清静经》)做到无知无欲,没有丝毫的杂念。

  文:百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