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知兵
,可以说已然将政治智慧发挥到极致了。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这一系列的计划,已然是相当难得。

  文乐此时却有些怅然道:“只是可惜了,要是我大乾……”

  这些话,开了个头,却没说下去。

  要是大乾八十万边军和八十万禁军,没有废弛,不是大半都只活在兵册上的话,应对燕狗,当能从容许多。

  要知道,大乾每年花费的粮饷,可是实打实按照兵册上发放的,却一直在供养着数十万不存在的人……

  “我大乾,出不了田无镜。”

  福王开口道。

  燕国的事,其实早已经传入乾国了,这些年,乾国的银甲卫对燕国的渗透和谍报工作,做得很不错,至少,银甲卫的表现,远超大乾边军的表现。

  文乐脸上出现了讪讪之意,田无镜,自然是做不得的,诸位相公们也不可能去学他,明知道大乾三冗问题所在,但一直没人能去改变,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包括诸位相公们自己的家族,自己的门生故吏,都是这其中的一员。

  当改革需要革自己时,自然就革不下去了。

  “孟珙,你为何不说话啊,这次杨老狗点名让本王带上你一起来,可见杨老狗是真的赏识你啊,一路随行多日,本王也知你不是个爱说话张扬的性子,但需知人生机遇,重在一个‘抓’字。”

  孟珙闻言,脸上露出了感激之色。

  他自然清楚,今晚的谈话,与其说是福王嘴巴闲得无聊了,想要说点什么,其实还是福王在有意地提携自己。

  福王将自己获得的情报和能知道的细节,都说出来,告诉他,也是为了明日见到杨太尉后,自己能有所表现,这是大恩。

  孟珙跪了下来,

  诚声道:

  “末将,谢王爷提携。”

  “快快起来,快快起来,这话可不能说出去,本王就是个茅厕,臭不可闻,可千万不能让人知道你和本王的关系,否则难免耽误了你。”

  此话说得诚恳。

  孟珙对着福王磕了三个头。

  这是把福王当作自己的长辈了。

  孟珙,出身孟氏。

  其父当年曾是刺面相公手下的总兵官,当年那一场西南叛乱,其规模空前巨大,最终由刺面相公平定,其父身为总兵,更是曾仅率八千乾军苦守西南孤城一年等到了援兵。

  刺面相公用兵一向胆大激进,但正因如此,孟珙之父的作用就更为凸显,每次激进用兵之时,都需要一位善守的将领来把守命门,孟珙之父就是这般,但凡他守的城,就从未被破过。

  善守,可以说是孟家的家传本领了。

  只可惜刺面相公黯然结局之后,孟家因为曾是其臂膀助力,也被远远地打发了。

  这一次,杨太尉是想到了这位孟氏后人,其用意,更是不言而喻。

  “孟珙啊,你且说说你的看法,本王,帮你审审。”

  明日就要见杨太尉了,就如同要考试了。

  福王其实真没打算在孟珙身上捞取到什么好处,他作为藩王,想捞取好处的唯一法子就是造反,之所以帮孟珙,真的只是出自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