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3章 最后一战之全新时代
讲情面地命令道。

  应天府衙的衙差明白这些勋贵的德行,对临淮侯先祖当年打开南京城门而念念不忘,便是不客气地上前将人拿下。

  若不是李景隆打开城门投降,建文帝未必会败,而大明便不会迁都北京,自己便仍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

  “放开本侯,该死!”身体胖肥的临淮侯李庭竹尽管一度担任漕运总兵,但连一个小兵都打不动,却是愤愤地骂道。

  这个事情很快在南京城传开,当即便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临淮侯等勋贵在军中贪墨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甚至早已经成为他们的一项光荣传统,故而是一查一个准。

  特别临淮侯能够一跃成为漕运总兵,贪得比其他勋贵还要狠,故而他在军队贪墨的罪证很容易查证。

  海瑞仅仅花费几日便查实了临淮侯等人的罪行,而后便是递上一份问斩的判决文书,此举当即震惊了世人。

  “问斩?”

  “贪墨都在十万两以上,为何不能问斩?”

  “他们的祖辈是有功绩不假,但他们亦该遵纪守法!”

  得知海瑞对临淮侯李庭竹等人的判决是处斩,很多人先是感到了震惊,但旋即亦是慢慢地认可了这个判决。

  终究而言,临淮侯这些勋贵都不是什么好鸟。仗着自己祖辈的功绩,在重要的军职中尸位素餐亦就罢了,偏偏还要贪墨军资中饱私囊。

  当然,他们亦是知道朝廷对勋贵一直保持着庇护的态度,这亦是为何这些勋贵敢于抢占人田和贪墨军资的根本原因。

  只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朝廷面对着恶行累累的临淮侯等勋贵并没有留情,而是同意了海瑞的判决。

  在南京百姓的见证下,临淮侯等功勋被公开斩首。

  这个小小的举动,无疑是向世人彰显大明朝廷捍卫正义的决心,亦是不再庇护这些酒囊饭袋的勋贵。

  就在临淮侯等勋贵人头落地的那天,朝廷又颁布了一项新的法令。

  如果说宗藩是大明的一大毒瘤,那么开国勋贵的子弟无疑亦是毒瘤,他们虽然拿得不多,但却是军队的蛆虫和毒瘤。

  由于大明皇帝总是过度信任勋贵,给予这些没有能耐的勋贵军中要职,从而让大明军队的战力大打折扣。

  有鉴于此,朝廷抛出了勋贵新例,矛头指向了勋贵集团的利益。

  在以前,哪怕再废物的勋贵,只要他们继承爵位,那么便能在军中担任要职。像草包国公徐鹏举,据传徐鹏举是大鹏鸟转世,但实则就一个贪生怕死的怂包,但偏偏就能担任南京守备。

  在勋贵新例,先是给予勋贵的禄米翻倍,最高的魏国公五千石则达到一万石。这个数额看似很多,但要养活整个魏国公府,实则并不算多,何况这是待遇最高的国公。

  只是他们想要在军中任职,一律要通过武举考取,朝廷将不再替他们分配军职。

  换而言之,朝廷不再给勋贵分配工作,勋贵今后想要再就业就得自己去考武举,需要凭真本事才能吃饭。

  这个法令无疑是触碰到了勋贵集团的根本利益,致使很多勋贵十分的不满。

  当然,一些懒散勋贵倒亦愿意接受这个结果,毕竟待遇多了一半,他们靠着朝廷禄米亦能过着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