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没钱就是难
�还都没有溢价这个概念,真要溢价发股根本不会有人肯干。

  虽然秦川很理解李明方为染厂着想的心思,可这并不代表秦川必须照顾他的感受。

  李明方心有不甘地思谋着如何劝说秦川,斟酌着语句,语气诚恳地对秦川说。

  “东家,咱们染厂有今天这个局面,实是来之不易,我觉得不到万不得已,万万不能把染厂抵押出去。。。。。。咱们应该。。。。。。”

  见李明方还有些犹豫,秦川不满地道:“老李,有什么话就直说,难道我还会怪罪你不成。”

  “好了,老李,你还是说说天津卫这些大盐商,包括那些富豪的情况,咱们看看谁最有可能和咱们借钱给咱们,哪个又能帮我们,咱们认可出高息。”

  秦川不想再在这件事上和李明方纠缠下去,催促李明方说下一个话题。

  李明方知道秦川已经打定主意,不好再劝,只得起身自己倒了杯茶,喝了一口,开始给秦川介绍起来。

  “要说富豪,咱天津卫最有名的还属津门八大家。”

  “你说的,可是韩、高、刘、石、穆、黄、杨、益照临这八大家?”

  秦川一边点燃第三支品海,脸上一边挂着一副这我知道的神态。

  李明方终于找到显示对秦川武断不听劝告表示不满的机会,毫不掩饰嘲笑的意味,不由撇了撇嘴。

  “东家,你说的这都是老黄历了,那是津门老八大家,这些家在天津卫发家的早,许多都是从康熙年间就崛起,再晚点的也是咸丰初年。”

  “咸丰年间天成号韩家就靠海运起家;益德裕高家是靠盐务起家;杨柳青石家起家的最早,早在明代就以漕运发家;靠贩运粮食起家的是土城刘家;靠茶叶和粮食起家的是正兴德穆家,是在同治年间发家;振德黄家和长源杨家是同治初年靠盐务起家;老八大家中声势最赫的是益照临张家,是盐务和钱庄起家,张家自同治年就包了河南安阳、汤阴、林、淇四县的岸引,又租了房山、良县的岸引,年销盐23642引和一千四百多万斤。”

  “八大家之中,发家主要依赖盐务发家的是高、黄、杨、张四家。石、刘两家不仅是大商家,同时还是天津卫最大的地主,尤其是杨柳青石家,家主号称石万千。其他家族发家后也多半广置田产,比如穆家、杨家、张家。这八大家除了购置田产,后来又根据自己的家底和喜好,广泛投资各个行业,他们投资比较集中的,多是为所他们喜好行业,有当铺、粮食贩运、钱庄银号、绸布庄、杂货等。”

  “天成号韩家虽然靠海运起家,养着数十艘海船,可也还贩运粮食,开当铺。长源杨家除了包了四个县的盐引,还在天津卫、京城开了二三十座当铺。这八大家,在咸丰、同治年间财势最为显荣,其后便有的开始败落,比如益德裕高家。其他的,多半也大不如前。”

  “现在天津卫又有了新八大家,不过说是八大家,其实是九家,市井的顺口溜是:天津卫,有富家,估衣街上好繁华;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

  “新增的四家,卞家是靠进口洋布起家,益德王家是开钱庄起家,李家是盐务,华家是靠盐务和油坊茶庄起家。。。。。。”

  听着李明方的介绍,秦川渐渐对所谓天津卫新八大家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在这八大家中,由于种种原因,秦川最看重的还是益德王家、冰窖胡同李家、卞家和长源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