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进城,寻到老朋友
题是不用愁了,家家户户都剩下一些,不多,凑起来也不少了。

  张氏是个厉害的,而且不管林二春能不能酿出酒来,自家白得个名声,她没什么不愿意的。

  一张嘴说得让人听了心里舒服,最终谈定的价格比想象中的还便宜。卖给张老板是一文钱一斤,卖给邓家算两文钱三斤。

  热热闹闹进了城,大家就分头行动了,邓家人约好了,一会男人们卖完了柿子就过来寻,再一起去挑缸子。

  张氏带着三女先去常去的绣坊,卖这段时间绣的帕子,顺便也看看别人的花样,买些绣线继续绣花补贴家用。

  这还惹得众妇人一阵羡慕。

  历朝历代江南都是繁华之地,尤其苏绣一绝,绣娘也不少,不过这种手艺都是师带徒,师傅少,徒弟也不多,口口相传。

  农家妇人也就是会缝缝补补,会绣花也是了不得的。

  张氏的爹是前朝的一个老童生,前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类似于林二春知道的元朝,国号也是“元”,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元”林二春就不知道了,她对历史不通,一心沉迷酿酒。

  在元朝南方的汉人地位是最低的,而且为了避免全面汉化,科举被禁止了大半个世纪,汉人文人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也就是大户人家读书,普通人家不会闲着没事干再去读书了,弃学者众。

  直到等到前朝末年,社会形势十分严峻了,才改革重新开科举考试的,不过在江南依旧取名额有限。

  张老头出身普通,虽然只是个童生,但是在当时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人物了,所以张老头能够娶了一位小户千金为妻。

  张氏也正是从她娘那学了一手绣花手艺。

  张老头跟林二春的外公邓伯荣是同窗,邓伯荣也是童生,虽然死得早,却也攒下了一个山头当家业,邓喜忠是跟着张老头念的书,才有了两人的姻缘。

  卖完了绣品,几人又看绣坊的花样,而且邓文秀腊月就要出嫁了,大部分的嫁妆都早准备好了,可也得再买些小玩意,慢慢添置,邓文静也正跟着学绣花,正是好学的时候,张氏带着这两女边看边讨论,还跟掌柜的聊上了,一时是舍不得走了。

  林二春可没兴趣看这些,她见时候还早,就想着先去寻人。

  跟张氏打了个招呼,掌柜的正跟张氏谈绣一副丝绢炕屏给五两银子,怂恿她买好一些的丝绢和丝线,她都没有听清楚就放林二春走了。

  林二春绞尽脑汁想着过去寻到人的地方。

  先去了虞山镇的五里桥,桥上溜了一圈没有找到人,又摸到集市上来了。

  这集市上很多小贩,这会倒是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林二春一个一个的寻过去,盯小贩的脸看,希望能够看到个熟悉的,老实说,她差不多已经忘了他的长相了。

  这次要是找不到人,她还真不知道去哪里寻人了。

  她见过人两次,就是这两个地方。

  上一世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她愁东方承朔的路引,正愁着的时候,见到了牟识丁,帮他解决了个小麻烦,也通过他解决了路引。

  正想着呢,突然听见前方一阵喧哗,人群拥挤,吭吭哐哐的东西倒地声,还有半空萝卜、大白菜乱飞。

  顿时乱了套了。

  有人大喝:“抓住那个臭小子!他是个蒙古人!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