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026结亲
�“其昉,那些官塾办得怎么样了?”

  说到这个话题,罗其昉的神色缓和了不少,颔首道:“很顺利。”

  举子们刚到怀州的时候,罗其昉就准备开官塾收怀州的孩童入学,教他们读书识字,却被怀州当地的那些部族族长、官员以及商会以种种借口推托阻挠。

  所以,这件事一直都拖着,进度缓慢,整整一年半,只在大越城中办起了两三所官塾,入学的孩童还不满五十个,都是些穷苦人家贪图官塾免费提供一日两餐。

  上个月中,岑隐问起了私塾的情况,罗其昉羞愧得无言以对。

  毕竟朝廷为此已经投入了不少财力与人力,多少举子背井离乡不远千里而来。

  于是,岑隐一声令下,大越城中,凡家中有五到十岁的幼童不送到官塾者,税加一成。

  岑隐说得出,就做得到。

  那些部族族长和商会的人全都在岑隐这里吃过教训,最先响应,把自家的孩子们送到了官塾,有了这些权贵开头,其他人也闻风而动,生怕不照做,大盛的刀就会架到他们的脖子上。

  之后,大越城中的百姓也陆陆续续地把孩童都送入了官塾。

  接下来,罗其昉打算在大越城周边的五城也开办、推广官塾。

  不只是官塾,还有那些道观寺庙的事也越来越顺利了。

  最开始,他们在当地建一座道观寺庙,就让当地百姓砸一座,口口声声地声称他们怀人只信圣火教。

  而到了现在,当地已经陆续有人去道观、寺庙上香听经了,那些僧人与道士也从无人理会,渐渐在当地开始有了一些威望。

  这一年来,怀州的方方面面,都进行得很顺利。

  两人相视苦笑。

  他们不能总是事事都靠岑隐,现在岑隐已经一点点地把怀州的路给铺直了,他们该做的事就是顺着这条路把事情做得更好。

  等到再过五年,十年,甚至更久,这些怀州的孩子们受着儒家文化长大,原来怀国留下的痕迹就会越来越少……

  再到了下一代,这些怀民就会变成真正的大盛子民。

  他们现在所付出的汗水与心血,都是值得的。

  罗其昉和骆光清的眸子里都闪着灼灼的光芒,加快脚步离开了。

  他们还有很多事要忙呢!

  两人恰好与一个身形消瘦的东厂番子交错而过,那东厂番子看也没看他们一眼,步履匆匆地朝岑隐的书房去了。

  他当然是来求见岑隐的,还拿来了来自京城的飞鸽传书。

  岑隐接过竹筒,就把人给打发了,亲自打开了那根细细的竹筒,眸生异彩。

  竹筒中藏着两张绢纸。

  一张慕炎的书信,写的是公事;另一张是端木纭的私信。

  岑隐一目十行地看完了第一张信纸后,然后,随手放在了一边,细细地看起了端木纭的私信。

  阳光透过斑驳的竹叶洒在他身上,白皙的肌肤如玉似脂,闪着莹润的光泽。

  他红艳的唇角微微地翘了起了,原本冷魅的面庞一下子柔和了好几分,犹如暖暖的春风拂过结冰的湖面般,春暖花开,波光潋滟。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