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骇人听闻之人吓人(5)
�剧不忍直视,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尊重历史事实,李治皇帝看到武媚娘,大喊“则天”,这算是哪一出?笔者看过更搞笑的一幕:努尔哈赤大败明军,明军溃不成军,丢兵弃甲,努尔哈赤领着队伍一路掠杀,抢夺了很多宝物,宝物一打开,我的天啊,里面竟然还有诸如唐三彩的俑,这玩意就跟现在的陪葬品是一个意思,放到现在才叫宝物,以前就是那死人的东西,真心不明白导演是怎么导的?还有看一些三国题材的电影电视,那更是搞笑,两军作战,骑在马上的大将竟然用上了马蹬,上马下马作战,都是踩着马蹬就开干了。马蹬什么时候有的?三国就有马蹬,蒙谁呢?

  为何a古董专家说这纹路是虎就是唐朝以前的文物呢?这主要是针对民众对虎的认知,随着身产技术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的经济生产水平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很多时候,诸如虎豹等猛兽,再也享受不到神兽的待遇了,什么意思?在唐朝以前,由于生产水平低下,一些猛兽被民众视为神兽,虎豹等普通动物因为凶猛,也被人们视为神兽,它们和龙麒麟貔貅是一个待遇的,到唐朝以后,虎豹的地位就明显下降了,至少很少再作为图腾,一些民间话本(到明清就演变为),就时常出现大量的打虎的细节,这是民众对虎的态度的转变。民众基本上达成了一致的观点:虎,不是神兽了,就是一只凶猛会害人的动物。所以,唐宋以后,用虎做图腾的器物应该没有了。如果有一个人。在你面前。神秘兮兮的拿着一只上面画着龙虎斗瓷碗。对着你说这是宋朝的文物,你我有缘,便宜卖你。你可以很明朗的对他说道:“死去!”

  用虎纹路刻于金器之上,那是对虎极高的尊崇,所以那a古董专家说着是唐朝以前的文物,也是有点历史文化底蕴的。这就是笔者为何要说他即说了笑话,又说了真话的道理。

  b古董专家说这金盒上的纹路是一个老人头,老人头用于器皿之上。通常是象征着长寿安康。譬如我们家中时常供奉的南极仙翁。但用于金器上,这应该是近现代工艺,属于晚清民国初年的东西,当时思想文化大交错,各种外来的思想都急速的涌入到相对封闭的旧中国,民众的信仰开始出现了缺失,什么都是“拿来主义”。搁在古代,这南极仙翁是仙,家中要是供奉,得“请”。这个“请”作何解释?就是你得去市场上,花钱买一尊南极仙翁的物件(可以是泥制的也可以是瓷器的亦可以是木制的。更可以是鎏金的)反正得是完整的一尊像,大家可以到寺庙道观里看看,供奉的那些佛神仙,没有说只有头像的,或是“半身照”的,要么立要么坐要么卧,除了这三样,其余的没有,这是古人对佛神仙的虔诚,1840年过后,这些虔诚就愈发的变样了,大家去可以打开qq微信什么的,去看看一些朋友的头像,有些人直接截了一张观世音菩萨的头像就充当自己的头像了,一本正经的还很虔诚,说着高深莫测的哲理之言,为何会有今天的这个局面,跟1840年过后,国门打开,拿来主义盛行不无关系,所以,b古董专家说这纹路是老人头像,最早不过晚清的器物,也是有依据的,不无道理!

  那天,丁三魁问了很多,没有人能正确无误的说出这器物的来路,所以报价也各不相同,有高有低,但再低也不会低过金价,丁三魁当然不会随便出手,没有弄明白的事情,极容易吃大亏,所以自己还得参详一下。

  自己的参详,那就更不靠谱了,那些所谓的古董专家,还能说个一二三四,让丁三魁自己来琢磨,一辈子都不要弄明白。但贵在丁三魁的脑子不错,想到了和这器物同葬的还有两篓子钱币和一个玉器,我这金盒定不了性质,那那些钱币和玉器总容易辨别了吧?那钱币和玉器是什么朝代的,那这金盒就是什么朝代的。想到了这里的丁三魁,顿时洋洋得意了起来,盘算着明天去求神拜佛以外,还得去找几个工地上的民工,问他们买两个分到的铜钱,到时就有了定案了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