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有个皇子要转学
�的种种交涉,这些士子又是一阵心酸。而罗彦,则是看着一张张纸上的数据很是满意地点点头。
作为李恪的老师,罗彦其实是相当不负责任的。如今他的中心都是在国子学和长乐身上,所以对于李恪,罗彦的做法就是在正常的工作日,每隔一天去一次李恪的府上。
每次只教授半天学业,然后就扔下一大堆的作业让李恪去完成。当然了,这些昨夜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够完成的。饶是李恪招募了不少的幕僚,但是面对罗彦那强悍的系统,李恪也只有跪服的份。
正好李愔要转学的消息传到罗彦的耳朵里,恰巧就是他要去吴王府的这天。
与教授国子学的学生不同,罗彦在这里可是相当轻松。与那些学子不同,李恪作为皇子,要做的反而不是什么经世济民的大事。只要是能够保护好自己,然后尽量不要扰民,已经是最好的事情了。
罗彦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什么《论语》《孝经》之类的,东西,统统不教。反而是亲自操刀,弄了两本叫做《韬晦术》和《解厄鉴》的书出来扔给李恪。
更是要求李恪将其背熟之后,当着他的面马上焚烧。
由此可见,罗彦用心之深。
这两本一本是明代杨慎的著作,另一本是宋代晏殊的著作。
杨慎前半生书生意气,惹来杀身之祸,后来得以保命,便潜心研习这韬光养晦之术。可以说《韬晦术》便是其生死之间的总结。
而与杨慎不同的是,晏殊一生不论是文学还是仕途,都走到了一个顶点。在复杂的官场斗争中能够做到这一步,绝对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
将这两本书扔给李恪,罗彦就是存了让其韬光养晦保命为上的心思。而经历了整整半年苦苦锻炼太极拳,依旧没有放弃的李恪,也却是感受到了罗彦对他的一片苦心。
在他身边不乏江南文士。这些因为他是杨广外孙的身份而聚拢到他身边的人,里头有很多都怀着满腔意气。虽然李承乾如今作为爱子,颇受李世民看重。可是没有人会觉得李恪是没有机会的。
因此他的耳边,时常会有劝说在李世民面前表现自己的话。
罗彦在吴王府,绝对是一朵奇葩。
可越是这样,李恪越觉得罗彦更加值得信任和托付。
眼看着自己的弟弟也受了封,即将开府建牙甚至是之官难下,李恪就想着让罗彦好生教导其一番。
可是罗彦上课的时候,便是连他的一干陪读都不让进来,难道要让自己的弟弟在门外偷听不成?想要请求放他进来,不说罗彦答不答应,那样他也就太没面子了。
所以心思一动就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
当罗彦很是严肃地给李恪讲了两个韬光养晦的故事之后,便停下了说教,看着李恪,有些不满地说道:“吴王自己都还没有学好,便要给我再找些麻烦。看来,咱们这师生两相宜的故事是没法继续下去了。”
这两天他在国子学都感受到了压力。如果是在朝堂上,估计能被好些个大臣们给喷死。
别人不知道,难道他还不知道么,这事儿绝对就是眼前这个风度翩翩的少年搞的鬼。
李恪见罗彦有些生气,不禁有些头疼。这件事情他确实有些莽撞了,原本以为看在自己的情面上,罗彦会就此答应下来,谁知道这个时候罗彦居然这样直接。
因�
作为李恪的老师,罗彦其实是相当不负责任的。如今他的中心都是在国子学和长乐身上,所以对于李恪,罗彦的做法就是在正常的工作日,每隔一天去一次李恪的府上。
每次只教授半天学业,然后就扔下一大堆的作业让李恪去完成。当然了,这些昨夜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够完成的。饶是李恪招募了不少的幕僚,但是面对罗彦那强悍的系统,李恪也只有跪服的份。
正好李愔要转学的消息传到罗彦的耳朵里,恰巧就是他要去吴王府的这天。
与教授国子学的学生不同,罗彦在这里可是相当轻松。与那些学子不同,李恪作为皇子,要做的反而不是什么经世济民的大事。只要是能够保护好自己,然后尽量不要扰民,已经是最好的事情了。
罗彦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什么《论语》《孝经》之类的,东西,统统不教。反而是亲自操刀,弄了两本叫做《韬晦术》和《解厄鉴》的书出来扔给李恪。
更是要求李恪将其背熟之后,当着他的面马上焚烧。
由此可见,罗彦用心之深。
这两本一本是明代杨慎的著作,另一本是宋代晏殊的著作。
杨慎前半生书生意气,惹来杀身之祸,后来得以保命,便潜心研习这韬光养晦之术。可以说《韬晦术》便是其生死之间的总结。
而与杨慎不同的是,晏殊一生不论是文学还是仕途,都走到了一个顶点。在复杂的官场斗争中能够做到这一步,绝对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
将这两本书扔给李恪,罗彦就是存了让其韬光养晦保命为上的心思。而经历了整整半年苦苦锻炼太极拳,依旧没有放弃的李恪,也却是感受到了罗彦对他的一片苦心。
在他身边不乏江南文士。这些因为他是杨广外孙的身份而聚拢到他身边的人,里头有很多都怀着满腔意气。虽然李承乾如今作为爱子,颇受李世民看重。可是没有人会觉得李恪是没有机会的。
因此他的耳边,时常会有劝说在李世民面前表现自己的话。
罗彦在吴王府,绝对是一朵奇葩。
可越是这样,李恪越觉得罗彦更加值得信任和托付。
眼看着自己的弟弟也受了封,即将开府建牙甚至是之官难下,李恪就想着让罗彦好生教导其一番。
可是罗彦上课的时候,便是连他的一干陪读都不让进来,难道要让自己的弟弟在门外偷听不成?想要请求放他进来,不说罗彦答不答应,那样他也就太没面子了。
所以心思一动就出了这么一个馊主意。
当罗彦很是严肃地给李恪讲了两个韬光养晦的故事之后,便停下了说教,看着李恪,有些不满地说道:“吴王自己都还没有学好,便要给我再找些麻烦。看来,咱们这师生两相宜的故事是没法继续下去了。”
这两天他在国子学都感受到了压力。如果是在朝堂上,估计能被好些个大臣们给喷死。
别人不知道,难道他还不知道么,这事儿绝对就是眼前这个风度翩翩的少年搞的鬼。
李恪见罗彦有些生气,不禁有些头疼。这件事情他确实有些莽撞了,原本以为看在自己的情面上,罗彦会就此答应下来,谁知道这个时候罗彦居然这样直接。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