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一点余音
  终于放了心的李花儿,当天晚上连睡觉,都更安稳了一些。

  终于可以愉快地迎接一下新生活了。

  只是所谓此消彼长,李家虽然打算归于寂静,迎接新生活;而有些人,则是好一阵子的纷纷乱乱。

  都是军饷案的结果。

  平水州山高皇帝远,自然不清楚京城如何,但自己眼下的变化,却是能看见的。

  蔡家被抄了家,蔡家家主被斩首,余者流放;

  平水州倒了许多官吏,就连太守大人,也被削职为民。

  这些消息,沿着清水河,北上南下地传播着。

  而最让清河村人想不到的,是陶家也被牵连在了其中。

  听那消息灵通的柳家说,在审讯蔡家的时候,竟然从蔡家翻出了账册,里面都是与陶家来往、销赃的证据。

  消息传来,全村皆惊。

  陶家举家流放,田产财务,一概没入官中;

  而县中的陶县丞,则也被下了狱中,秋后问斩。

  当真是一夕之间,大厦倾倒。

  陶家被抄家的时候,许多人都跑去看了。

  陶家的那些主人,都是只穿着粗衣,就被从院子里拖出来的。

  人们都偷偷地议论着,眼神中,带着对官兵的畏惧。

  作为清河村最大的两个富户之一,陶家是有声望也有地位的。

  皇上、太子、公主、丞相这些人在乡户人家心中,大抵还不如县令来得厉害;而在清河县村民心中,县令这个人,也未必有陶县丞厉害。

  陶县丞厉害,就是陶家厉害,而且还会一直厉害下去。

  这样的陶家,在卷入军饷案后,说被抄家就被抄家了;那么大的地,说被入官就入官了;那么惹不得陶县丞,说被流放就被流放了。

  清河村人第一次切实体会到什么叫做“王法”。

  而这些事情,在他们的心中,依旧是“李花儿干的”。

  “可真是本事呢。”村民甲嗑着瓜子儿,同人感叹。

  “这就是报了仇了。”村民乙坐在田埂上,和人议论。

  “陶家这也是报应,害得人家破人亡,如今也破家了。”村民丙站在村中的大榕树下,摇着偌大的蒲扇,最终定论。

  这纷纷议论之下,村民们看向李家人的目光,都带了比看官兵还甚的敬畏。

  自然,也有人为着陶家的倒掉而开心。

  比如吴大太太。

  她的心情,还没有这么好过。

  “呸!活该,什么样的手都敢伸,可不该死了。”吴大太太捏着帕子,眼睛都笑弯了。

  谈婆子在旁边奉承着,让吴大太太心情更愉悦了。

  而谈婆子也知道,吴大太太可不只是高兴陶家完蛋了。

  前几天京中传来消息,说是吴大少爷刚进京的时候,在一个什么茶楼谈诗会上,技压群雄,得了头彩。

  “这谈诗会,历来都是进京赶考的老爷、少爷们甚为重视的,说是连皇帝都关注的。”回来的吴家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