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〇章 易筋经的奥秘,葵花宝典的由来
  这狮子吼的前提是施用者的内力深厚,至于聚气化为音波的法门,玄通只随口一说,钱青健便已牢记心中,而且随时可以使用,可谓是即学即会。

  说完了《狮子吼》,玄通又说起了扫地僧拍“死”人的功夫,说这门功夫其实就是少林绝技中的一招掌法,名曰“一拍两散”。百余年前的少林寺戒律院首座玄寂大师即擅此招,“一拍两散”,取义为拍在石上,石屑四散,若是拍击在人身上,被拍之人魂飞魄散。

  其实当年的玄寂大师,拍出这一掌能够拍出石屑四散是自然的,但是要想将人拍成“魂飞魄散”,却要看他拍的是谁,拍一些普通的武林好手,一拍之下就直接拍死了,而拍在萧峰身上,也不过是让萧峰感觉全身乏力而已。

  但是玄通的师祖扫地僧却将这一掌练至了化境,果真能将人拍得“魂飞魄散”却不死。这就不是玄寂大师能够望其项背的了。

  钱青健记住了这一招“一拍两散”的练法,打算以后在合适的场合下,也学一学扫地僧的手段唬一唬人。

  交换了切磋了武学之后,两人纵论当世高手,钱青健便提起了冷宫太监的存在,却不料老僧对《葵花宝典》的来历也是清楚的。

  据玄通所说,当初黄裳雕版《万寿道藏》后,又受宋徽宗的委托创出了《先天功》,但是宋徽宗因为《先天功》不能亲近女人,所以拒绝练习之下,又把《万寿道藏》交给了太监童贯,让武功原本就很不弱的童贯根据《万寿道藏》创一套修仙术出来。

  说到这里,钱青健奇怪地问了句“童贯的武功很厉害么?”

  玄通的回答是当然很厉害,童贯一生戎马四方,打败了黄裳的方腊,就是被童贯灭掉的,童贯的武功岂能差了?再有就是在与西夏的二十年交锋之中,童贯百战不殆,不仅统帅兵马作战节节胜利,就是在武林这个战场上,同样打得“一品堂”中的西夏武士俯首称臣。

  玄通继续讲道:童贯在深研《万寿道藏》之后,却创出来一部《葵花宝典》并且自己试炼成功,便献给皇帝讨赏。宋徽宗欲待拿来试炼时,童贯的政敌蔡京、王黼和梁师成急忙阻止,说这功法要先找一个人来试炼,证明没有危害才能让官家修习。

  哪知找人试练了一下,结果发现练这《葵花宝典》的人欲*火焚身,暴毙而亡。再找一个人来练,结果也是这样,最终认定了这本《葵花宝典》只能由太监修炼。

  宋徽宗大怒之下,以童贯对金作战失败为由,将童贯连贬十几级,发配到了英州吉阳军,结果半路上被明教请来寻仇的独孤求败截住,将童贯打成重伤,后来被宋徽宗派去的监察御史张澄在南雄斩首。

  童贯虽然死了,但是这部《葵花宝典》却被宋朝宫廷中的太监流传了下来,具体是怎么传承的当然无人知道,但是钱青健遇见的这个红衣太监,显然就是《葵花宝典》的传人了。

  原来这《葵花宝典》是这么个起源,钱青健涨知识了。

  说起天下第一的事情来,玄通没有具体指出在什么时代里谁是天下第一。

  他是这样认为的,他认为不论修习何等武功,又或得到何种奇遇,当武功达到了一定境界之时便再无寸进,只有两种人才可以真正突破瓶颈臻于武学的巅峰,一种是天真烂漫、无欲无求且始终与人为善之人。另一种则是心怀天下苍生、保护黎民百姓的仁者。

  第一种人,他举了个例子是虚竹,第二种人,他举了个例子是萧峰。

  虚竹无欲无求,才可以坐拥三大高手的内力将逍遥派武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