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传宋——太后
�当上正八品的内常侍,又在皇太后跟前听差,这该是多荣宠的一件事,可眼下没人会羡慕他。

  今年正月初八先皇驾崩,紧跟着太后就病倒了。太子在一片混乱中,匆忙登基,待朝廷诸事略微稳妥,新皇帝转头就以诊病不利为由,贬斥许多医官,又说伺候太后不周,处置了一大批宫人。说实在的,梁惟简这个时候接任这个职位,心里也是战战兢兢。

  英宗死后,皇太后成了太皇太后,皇后也就成了皇太后。按规矩,皇太后入住了宝慈宫,而太皇太后则搬去了庆寿宫。

  皇太后殿祗候一职现在是个烫手山芋,皇太后若有不测,主事的宦官就有推卸不了的责任,一旦遭贬斥,就再难有翻身之日,所以谁都不想担这个风险。梁惟简在宫里虽然是皇城使蓝元震一手培植起来的人,可到底年轻,资历有限,若非立下大功如何能升迁。正月那会儿,蓝大人私下里问他是否想出人头地,其中暗含的深意,梁惟简心知肚明,他觉得这或许是个机会,想安安生生又想荣华富贵,简直是痴人说梦。

  他主动应了这个差事,连升三级,成为了宝慈宫的主管宦官。

  前一段时间,太后病情日渐加重,陷入昏迷,急得皇帝大发雷霆,将太医们都骂得狗血喷头。宝慈宫的宫女、宦官们都是诚惶诚恐,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也有人私底下议论梁惟简,说一个人为了往上爬,急功近利,终是会吃到苦头的。梁惟简只能咬牙坚持,该做的都要做,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为了当好皇太后殿祗候这个职,他狠下了一番功夫,先去原先太后身边伺候的嬷嬷那里讨教,从宫中摆设,到平日的吃穿用度,都精心按照太后的喜好安排,蓝大人也适当的提点了一下应当注意的重要事项。

  今日一大早,当宫女大叫着太后醒了的时候,他心中长出了一口气,感觉顶在自己脑袋上的那把悬剑撤去了。

  他欣喜地去向太后请安,亲自在一旁伺候。可他发现太后的气色不大好,有些茫然地看着大家在身边忙碌。兴许是久病卧床之故吧,梁惟简这样告诉自己,本来想禀报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就在他惴惴不安时,太医院的廖太医来了,诊了脉,可话还没说几句,皇太后不知为什么忽然勃然大怒,将所有人都赶出了宫,只留了一个新进宫的小丫鬟伺候。

  望着紧紧锁闭的宫门,梁惟简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暗暗叹了一口气。

  他不断的问自己:我肯定疏忽了什么,看漏了不该漏下的,极为重要的事情。

  为什么只留邢云?她是新进宫的,如此看来这邢云跟太后的关系肯定不一般,以后倒要多多关照她。

  难道说,太后是不相信身边的人?

  廖太医到底说了什么让太后如此震怒?

  梁惟简虽不懂医,可若说太后是悲伤所致,一直昏睡了近四个月了,他觉得不像,倒像是得了什么怪病。

  难道和太后的病情有关?

  梁惟简神经又紧绷了起来,他倒吸了口凉气。

  自己刚刚接手宝慈宫,就遇到这样的大事,看来自己还不能高兴的太早,或许真正的困难才刚刚开始。他知道自己能走到这一步,绝不仅仅是靠机遇,或者运气。当初,蓝大人能从成百上千的宦官里挑中自己,他是心里有数的,他知道自己具有的能力,而其中最受蓝大人看中的就是他那极致的细心。说实话,他也算皇城司的人,在宫中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今日太后一醒,他立刻得到了消息,官家、太皇太后、王爷在宝慈宫安插的人随后也得到了消息,那些人都有什么反应,他也一清二楚,只是他还没想透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