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八章 国事(一)
��学内容上,于是各地的学者、学子们都纷纷上书朝廷,要求在科举中取消自然科学的内容,甚致有个别学风保守的地区,有不少人还扬言,如不取消自然科学的内容,那么就要抵制科举等等。也有一些人在南京活动,寻找议员的支持,要在国会中提交提案,通过正式的图途,在科举中取消自然科学的內容。而且在这一股风气的影响下,也有一部份官员,对在科举中加入有关自然科学內容颇有微辞,认为应该再考虑一下。
因此王夫之道:“皇上,现在**如此,在科举中加入有关自然科学的内容,是否还是该再斟酌一二,依臣之见,不访缓行。”
商毅看了王夫之一眼,道:“王卿以为,当缓多久再行,是一年二年,还是三年五年?如果到了缓行之年,仍然有人反对,又该当如何呢?是不是再缓呢?”
王夫之怔了一怔,一时也答不上来。
商毅笑了一笑,道:“王卿,朕知道你的用意虽好,但凡事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固然不可不察,但为一国之相,最紧要的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可一味迎合**,而失为相之道。以这次科举为例,经世致用之学,于国于民都大有益处,而现在有众多人反对,分明是为一己之私,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岂能屈从于这些腐儒之见,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越是如此,越是不可退让,只要坚持五七年,使之成为常例,天下学子均学经世致用之学,那么反对之声,也就不禁而自消了。”
王夫之也苦笑了一声,其实他也知道,就这样推翻了原来的决定,取消自然科学的內容并不是好办法,一方面影响了朝廷的威望,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保守势力的气势。因为王夫之毕竞还年轻,缺少当首相的经验,而且多少也带有一些知识份子的软弱性,面对巨大的反对lang潮,也有些坚持不住自己的底线。
但商毅却知道,这种风气是决不能助长的,虽然商毅是来自于一个**政治为主流的时代,但他也知道,**在绝大多数时侯只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可以成为决策的参考,但绝不能成为决策的依据,因为绝大部份的民众都不可能有远见卓实的目光,只会盯着自己的眼前利益,而不会顾及到长远利益。**政治真正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权力的约束和制衡,而不是将什么国家决策都交给民众来投票表决。更何况这个时候的人们的知识、道德水平也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社会标准。
新的科举制度在短时间內,确实会损害到一些人的利益,毕竟中国科举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只考道德文章,忽然一下改过来,确实会让人不适应。但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是要坚持,因为绝大多数学生读书学习,其实就是为了对付科举,好一举中的,因此只有坚持在科举中加入自然科学内容,才能逼迫中国人学习、重视自然科学,这也是在中国普及科学的最快方法。
而且中国的科举也停了十余年,现在刚刚建国,保守势力还没有形成巨大的阻力,正是进行改变的好时机,如果拖一段时间,那么阻力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只要坚持下去,那么绝大部学子也就会自然接受新的制度,毕竟谁都想当官。而再几年,等科举考自然科学形成了惯例,就算有人再反对,学子们也不会同意了。
商毅道:“王卿,李卿,你们回去之后,马上给朕拟旨,就说我中华科举制度己定,决不可更改,各地学子当以此次科举为戒,日后勤学经世济用之学,以待来曰。不得妄议修改。”
王夫之和李岩也赶忙道:“臣等尊旨。”
除了科举引发的风波之外,国内基本没有什么大事了,接下来的事情就都和外事有关,首先是蒙古喀尔喀部率众归附中国。
喀尔喀蒙古本来是一个以喀尔�
因此王夫之道:“皇上,现在**如此,在科举中加入有关自然科学的内容,是否还是该再斟酌一二,依臣之见,不访缓行。”
商毅看了王夫之一眼,道:“王卿以为,当缓多久再行,是一年二年,还是三年五年?如果到了缓行之年,仍然有人反对,又该当如何呢?是不是再缓呢?”
王夫之怔了一怔,一时也答不上来。
商毅笑了一笑,道:“王卿,朕知道你的用意虽好,但凡事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固然不可不察,但为一国之相,最紧要的是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可一味迎合**,而失为相之道。以这次科举为例,经世致用之学,于国于民都大有益处,而现在有众多人反对,分明是为一己之私,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岂能屈从于这些腐儒之见,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越是如此,越是不可退让,只要坚持五七年,使之成为常例,天下学子均学经世致用之学,那么反对之声,也就不禁而自消了。”
王夫之也苦笑了一声,其实他也知道,就这样推翻了原来的决定,取消自然科学的內容并不是好办法,一方面影响了朝廷的威望,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保守势力的气势。因为王夫之毕竞还年轻,缺少当首相的经验,而且多少也带有一些知识份子的软弱性,面对巨大的反对lang潮,也有些坚持不住自己的底线。
但商毅却知道,这种风气是决不能助长的,虽然商毅是来自于一个**政治为主流的时代,但他也知道,**在绝大多数时侯只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可以成为决策的参考,但绝不能成为决策的依据,因为绝大部份的民众都不可能有远见卓实的目光,只会盯着自己的眼前利益,而不会顾及到长远利益。**政治真正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权力的约束和制衡,而不是将什么国家决策都交给民众来投票表决。更何况这个时候的人们的知识、道德水平也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社会标准。
新的科举制度在短时间內,确实会损害到一些人的利益,毕竟中国科举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只考道德文章,忽然一下改过来,确实会让人不适应。但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是要坚持,因为绝大多数学生读书学习,其实就是为了对付科举,好一举中的,因此只有坚持在科举中加入自然科学内容,才能逼迫中国人学习、重视自然科学,这也是在中国普及科学的最快方法。
而且中国的科举也停了十余年,现在刚刚建国,保守势力还没有形成巨大的阻力,正是进行改变的好时机,如果拖一段时间,那么阻力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只要坚持下去,那么绝大部学子也就会自然接受新的制度,毕竟谁都想当官。而再几年,等科举考自然科学形成了惯例,就算有人再反对,学子们也不会同意了。
商毅道:“王卿,李卿,你们回去之后,马上给朕拟旨,就说我中华科举制度己定,决不可更改,各地学子当以此次科举为戒,日后勤学经世济用之学,以待来曰。不得妄议修改。”
王夫之和李岩也赶忙道:“臣等尊旨。”
除了科举引发的风波之外,国内基本没有什么大事了,接下来的事情就都和外事有关,首先是蒙古喀尔喀部率众归附中国。
喀尔喀蒙古本来是一个以喀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