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七章 又一次关原之战(三)
�之后,都会让幕府军冲到火枪兵的阵列前,展开白刃作战,这也让许多大名有所觉悟,中华军能够把火枪的战术玩得得心应手,看似简单,其实想要学好,也并不容易。因此也有不少大名都想看一看,中华军到底是怎么来做的。
第二天,就在万众的期待之下,驻守松尾山的中华军第十一军首先出阵,向幕府军的箭头阵地发动进攻。
幕府军的箭头阵地是由德川家的老祖宗徳川直义驻守,有六万二千兵力,是南宫山下各阵地中实力最强的,也是最难攻打的一个,现在依然守着第二道防线。不过这时兵力也只剩下四万六千多人。
关原地区本来就不大,中华军一动,幕府军很快就知道了,在南宫山上的酒井忠胜见中华军终于出动了,也不敢大意,立刻组织兵力,准备随时増援。而驻守在南宫山西面箭头的徳川直义也十分紧张,急忙组织分派兵力,全力加强阵地的防守。
在南宫山的西面约一千五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小山包叫桃配山,在当年的关原合战中,是徳川家康的主阵所在地,现在也是徳川直义的主阵驻扎点。因此徳川直义心里也在默默的诪告,希望父亲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自己,守住阵地,抵挡住中华军的进攻。
但进攻一开始,就让德川直义彻底绝望了。
中华军首先集合了两个师的三十三门重型火炮,向幕府军的阵地展开了猛烈的轰击。这次使用的重型火炮可就要比先前倒幕军使用的威力更大,毕竟那是中华军汰淘的产品,每门火炮的口径达到了三寸二分,可以发射重达五十斤的实心弹,射程在一千五百米左右,当然中华军发射的,还有一半是开花弹。
三十三门火炮分为三批,轮流向幕府军阵地的第二道防线展开了轰击,许多幕府军的士后被炮弹砸死、炸死,而在这个距离上,幕府军几乎毫无办法,就算是想出击,也是力有不逮,毕竟隔着一千多米的距离,等冲到中华军的面前时,估计连黄花莱都凉了,结果幕府军的第二道防线顿时被打得七零八落,不少幕府军的士兵都纷纷向后退,连徳川直义也沒办法,总不能让士兵们在阵地上等着挨炸。
不过中华军的远程火炮轰击并没有持续太久,经过了十几轮轰炸之后,见己将幕府军的第二道防线给打乱了,中华军也停止了炮击,由火枪手出列,排成了长长的横列,向幕府军的阵地逼近而去。
而中华军停止了轰炸之后,幕府军也总算是稳住了心神,德川直义见中华军的火枪兵出击了,也立刻下令,让幕府军出击,向中华军发动进攻,靠近中华军,和他们进行白刃战。
经过了第一天的战斗之后,幕府军也彻底放弃了自己的铁炮,只要是倒幕军出动火枪队,就立刻向他们发动进攻,靠近,进行近身作战。而根据前几天作战的经验,只要是顶着了前几轮的射击,基本就可以冲到火枪队的阵列前,一般来说,冲到火枪队阵列前三十米左右时,火枪兵们就会停止射击,上刺刀准备战斗。一来是这个距离内填弹多半是来不及,二来上刺刀也要时间。
但这是同倒幕军作战的经验,并不是中华军。
如果单纯比较双方土兵的填弹速度,中华军的火枪兵也许并不会比倒幕军的火枪兵快不了多少,但中华军的实战经验,决不是倒幕军的菜鸟火枪兵可比的,而在战场上填弹,和平常练习填弹,绝对是两个概念。
一般的菜鸟火枪兵在初上战场时,能有练习填弹速度的一半,就是很不错的成绩了,由其是看着敌人向着自己冲过来的时候,还能保持镇定,准确的判断出是填弹还是迎战,而且在填弹时还要保证动作不走位,速度不变,没有二三年的实战经验,是根本达不到的。
第二天,就在万众的期待之下,驻守松尾山的中华军第十一军首先出阵,向幕府军的箭头阵地发动进攻。
幕府军的箭头阵地是由德川家的老祖宗徳川直义驻守,有六万二千兵力,是南宫山下各阵地中实力最强的,也是最难攻打的一个,现在依然守着第二道防线。不过这时兵力也只剩下四万六千多人。
关原地区本来就不大,中华军一动,幕府军很快就知道了,在南宫山上的酒井忠胜见中华军终于出动了,也不敢大意,立刻组织兵力,准备随时増援。而驻守在南宫山西面箭头的徳川直义也十分紧张,急忙组织分派兵力,全力加强阵地的防守。
在南宫山的西面约一千五百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小山包叫桃配山,在当年的关原合战中,是徳川家康的主阵所在地,现在也是徳川直义的主阵驻扎点。因此徳川直义心里也在默默的诪告,希望父亲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自己,守住阵地,抵挡住中华军的进攻。
但进攻一开始,就让德川直义彻底绝望了。
中华军首先集合了两个师的三十三门重型火炮,向幕府军的阵地展开了猛烈的轰击。这次使用的重型火炮可就要比先前倒幕军使用的威力更大,毕竟那是中华军汰淘的产品,每门火炮的口径达到了三寸二分,可以发射重达五十斤的实心弹,射程在一千五百米左右,当然中华军发射的,还有一半是开花弹。
三十三门火炮分为三批,轮流向幕府军阵地的第二道防线展开了轰击,许多幕府军的士后被炮弹砸死、炸死,而在这个距离上,幕府军几乎毫无办法,就算是想出击,也是力有不逮,毕竟隔着一千多米的距离,等冲到中华军的面前时,估计连黄花莱都凉了,结果幕府军的第二道防线顿时被打得七零八落,不少幕府军的士兵都纷纷向后退,连徳川直义也沒办法,总不能让士兵们在阵地上等着挨炸。
不过中华军的远程火炮轰击并没有持续太久,经过了十几轮轰炸之后,见己将幕府军的第二道防线给打乱了,中华军也停止了炮击,由火枪手出列,排成了长长的横列,向幕府军的阵地逼近而去。
而中华军停止了轰炸之后,幕府军也总算是稳住了心神,德川直义见中华军的火枪兵出击了,也立刻下令,让幕府军出击,向中华军发动进攻,靠近中华军,和他们进行白刃战。
经过了第一天的战斗之后,幕府军也彻底放弃了自己的铁炮,只要是倒幕军出动火枪队,就立刻向他们发动进攻,靠近,进行近身作战。而根据前几天作战的经验,只要是顶着了前几轮的射击,基本就可以冲到火枪队的阵列前,一般来说,冲到火枪队阵列前三十米左右时,火枪兵们就会停止射击,上刺刀准备战斗。一来是这个距离内填弹多半是来不及,二来上刺刀也要时间。
但这是同倒幕军作战的经验,并不是中华军。
如果单纯比较双方土兵的填弹速度,中华军的火枪兵也许并不会比倒幕军的火枪兵快不了多少,但中华军的实战经验,决不是倒幕军的菜鸟火枪兵可比的,而在战场上填弹,和平常练习填弹,绝对是两个概念。
一般的菜鸟火枪兵在初上战场时,能有练习填弹速度的一半,就是很不错的成绩了,由其是看着敌人向着自己冲过来的时候,还能保持镇定,准确的判断出是填弹还是迎战,而且在填弹时还要保证动作不走位,速度不变,没有二三年的实战经验,是根本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