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师傅快逃,我来殿后
�投。”的老友感慨不已。

  只要渡过十六岁,少年的生命就算是保住了。可以后的路呢?按照段千华的意思,少年赖定了他,起码他后半生的得失荣辱就在自己的手上。

  匣内之物不时鸣啸,吸取天地日月精华,日益壮大。大凡物不平则鸣,他担心时间在长一些就会破匣而出,到时候自己这点微末道行还真不敢说能降服的了。

  此时虽然少年得到“仙玉神匣”滋养,但是他不懂修行,体内没有丝毫元力,看起来似乎很健旺,实则经脉脆弱,哪里能承受得起猛烈的打击?

  他需要晶石来强化经脉。可天底下灵禽神兽稀少,最适合的晶石更是微不可寻。

  身为天剑宗创始人,虽然不在宗门,可他的命令在天剑宗比圣旨还要管用。宗门内自然有很多晶石,可惜并不适合。

  世间修道之人多如恒河沙数,能够有所作为独立标杆的却如沙海中恒和的数目。在流传下来个古籍,甚至传说中,晶石只能保住剑道谪仙的生命,对其修行却无任何功效。否则,怎么古往今来那些谪仙之人身负绝顶天资,却没有一个能修炼有成,飞霞升举?

  此时,需要的是一枚罕有的“虎魄真元”。

  所谓“魄真元”虎就是修炼了一千年以上的神虎之魄,这种虎不食凡物,渴饮山泉雨露,饥则捕食珍禽异兽,久而久之灵气酝酿在体内,形成神奇的晶石。

  而一旦修行者炼化这种晶石,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未开“玄窍”则“玄窍”自通,开通者则可以提高境界修为。

  可以说,这种虎的数量比五爪金龙还要稀少。其实“虎魄真元”严格来说已经不能属于晶石,而是一种神兽的精气神所凝聚的灵力,比起普通晶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百年前,曾经有位修行者在访求“虎魄真元”未果的情况下,写了一首诗抒发感慨:

  “时闻深山鸣虎啸,早有行者暗上心,

  若得真元凝虎魄,一重境界一重天。”

  孟太虚这些时日想了很多,每一件事都要想得妥妥帖帖,这是性格使然,也是对老友的一种如山般的承诺。

  等了许久,那名下山召唤帮手的村人终于去而复返。那名被村人神话的茅山道士施施然而来。

  一身簇新的道袍,颌下长髯飘飘,背后镇妖松纹古剑大红色剑穗飞扬,果然一派神仙风采。

  村人对他毕恭毕敬,卓藏锋望见方才与自己说话的粗壮汉子在道士耳边说着什么,茅山道士自得意满,轻轻摆手,然后朝这边望来。

  老道士背对着他,茅山道士看不到他的容貌,只能看到一名清秀英挺的少年。

  他再向眼观瀑布的老道士望去,只见对方气机平和,竟是看不出修为境界。不过,他很快就释然一笑。

  这次被村民请来捉妖,眼看离自己夸口的日期已近,竟是一无所获,不由有些心急,这才胡诌老道士为妖。

  实际上他已经摸清楚咬死牲畜的是几只嗜血的银雪蝙蝠。这种蝙蝠身体极大,成年隐藏在极深的洞穴,并不出来害人。

  事出蹊跷,以他的修为来说,对付一只蝙蝠不费什么事,对付一群就有些勉为其难,弄不好连命都要搭进去。

  数日前,他曾经遇到过天剑宗的人,想着同为道门,天剑宗又是天下修炼之士的标榜,请他们一起剿杀银雪蝙蝠,想来不会拒绝。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