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灵眼_分节阅读_9
细观察这个平平无奇的木匣子。

  木料该是松木的,从裸露的年轮上来看,应该是百年以上的木材,保存得不错,外面有些油脂的污渍,想来曾经有阵子保存不当。

  匣子外侧高三十厘米左右,长方形的盒子看起来有些厚重,目测的话,仔细看就会发现,匣子的内侧空间不大,只有外侧的一半大小。

  夹层?

  徐迩不动声色,转而开始观察匣子里的玉雕饰品。

  从触觉上来说,真的是非常享受。

  徐迩由于眼睛的关系,手指非常灵活敏锐,对东西触感非常灵敏,只要不是机器制品,徐迩一般都能通过触摸,将材质分辨出来。

  羊脂玉,没成想札记写到的那种描述是这的,这种圆润温和,细腻如油脂,却并不让人讨厌的感觉,确实让人非常享受。

  徐迩以前没有接触过真正的羊脂玉,东台路一家玉器店里倒是有,不过那是人家老板的随身配饰,轻易不肯示人。徐迩也只是在远处,远远地见过一次,当时只是能够看到温润柔和的光晕,而现在,徐迩竟将一块真正的羊脂玉握在手中。

  一种非常特殊的情愫在徐迩的血管里流动,那羊脂玉好似有了灵魂一样,光晕晃动起来,将一丝丝光晕,融入到了徐迩的身体里。

  今天的特异事件实在是太多了,先是看到奇异光晕,然后竟然有光晕融入到了自己的身体里。

  “兄弟,咋样,这些是玉石吧,能卖钱吗?”不得不说吴攀是个非常煞风景的人,这种时候,满脑子想到的都是钱。

  不过徐迩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毕竟人家又不是做这一行的,没感觉很正常。

  “这么说吧,玉器一般情况下它的价值体现在玉料、雕刻工艺、年代上面。当然盘玩过的和没有被盘玩过的价值也不一样。

  从玉料上说,这匣子里都是和田玉的玉料,和田玉是咱们老祖宗从西汉时期,就在史籍上有了明确记载的一种名贵玉料。

  而且史籍对和田玉记载甚多。《穆天子传》载周穆王巡游昆仑,曾‘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载玉万只’而归。这个记述虽然有点像现在的小报传言,但也看得出,很久以前人们就已经知道昆仑山是盛产玉石的地方了。以后各代历史对和田玉的记述渐多,着就显得和田玉更为真实。因此,和田玉在软玉之中,是最正宗的,其他的像是台湾啊、俄罗斯玉啊、缅甸玉啊,价值差了不是一层两层。

  再看我手里这块,颜色白中泛青,细腻,滋润,微透明,宛如羊脂,这都是和田玉中的上品,羊脂玉的特征。

  从工艺上来说,商周时期,制玉就已经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那个时候的玉器,多是作为祭祀、信物或是身份的象征存在。

  汉唐时代,由于技术的升级,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玉器成为了一种装饰品,不在是只有一小撮人才能佩戴的东西。

  宋元时代,玉器的使用有了飞跃式的发展,甚至出现了专门的玉院,专门制作玉器。

  到了明清时期,玉器的雕刻和使用打到了最鼎盛的时期,涌现出了很多国宝级的精品。

  从年代上来说,分为高古玉、中古玉、明清玉。

  这几块玉器,雕工精美、形态拟真,曲线流畅,带着一丝奢靡的气息,应该是宋中期的样式。

  我觉得,这几个小动物形态的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