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内乱的二龙寨降了!
的好消息终于到了。
其时唐成正在看一份朝报。现下的初唐时候还远没有后世的邸报。不过这时节身为各道行政主官的观察使一般都在帝都长安安排有心腹常住,目的就在于收集宫城及皇城各部寺的消息。然后定期经兵部急脚递传回地方。以便地方主官把握京城的形势。这种记载帝京皇室及皇城各部寺地手抄信息就被称为“朝报”,朝自然是指朝廷。
而这些朝报传回各道之后,本道所辖各州的刺史们又会再次抄录,直到最后传往地方,这也是地方官了解朝廷动向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
这份最新从州里抄来的“朝报”中并没有什么太新鲜的内容,唐成之所以看的如此上心是因为朝报上有两条消息朦朦胧胧的刺激了他。
这两条消息一是来源于扬州市舶司,说的是自打今年开年以来因连续遭遇海上风暴及海盗劫掠,所以专走海上丝绸之路地远洋巨舶损失巨大,江南东道最大地十家海商联名上书市舶司,请求扬州市舶司衙门接手桐油买卖之事,以支应淮南道及江南东道造海船之用。
而另一条则是扬州大都督府上的奏本,意在弹劾并请朝廷饬令岭南道观察使及行军大使通力合作,尽快剿灭以岭南春州冯家为首地海盗团伙,确保海上远洋商路的安全。
扬州是唐朝除三都之外最为繁华的所在,素来有“扬一益二”之说,而扬州之所以如此繁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云集着天下最豪富的海商,以及各道州最精美的大宗瓷器,丝绸等等。所以海上商路受阻对扬州的影响是致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扬州大都督府会撕破脸皮将岭南道军政衙门一齐弹劾进去的原因。
但若是反过来看扬州大都督府的奏章并结合市舶司的奏本,明显可以看出自打今年开年以来不拘是唐朝海商还是波斯海商们的海船都损失极大,这就直接刺激了对桐油的大量需求,而李英纨的铺子就是主要做桐油生意地,而且还是本县最大的桐油商户。
能不能借着这个机会也捞上一笔呢?因为对桐油生意的细节并不了解,所以唐成对此也没什么确切的概念,只是记住了这两条消息。至于其它更多的,还是回去问问李英纨再说。
正在唐成心思都用在朝报上的时候,他这间公事房的门猛的一下儿被推开了,杂役老孙领着个一脸汗水地公差站在外面,“唐录事,他要见张县令”。
“老骆!”,看清来人之后,唐成“哗”的将朝报扔到一边儿。三两步来到了门口,“二龙寨有好消息了?”,嘴里问着,他已亲自领着公差老骆往张县令的公事房走去。
“二龙寨降了”,老骆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让唐成心中的石头彻底落了地,这是第一次他没有叩门,就直接推开了张县令的公事房。
房门正埋头在书案上看着什么的张县令诧异的抬起头来看了唐成一眼,但随后他就站起了身子。目光也定在了唐成身后地老骆身上。
“赵县尉谴我来给大人报喜,就在前天傍晚,二龙寨降了!”,将这句最重要的话说出来后,老骆侧身看了看唐成。嘶哑着声音道:“唐录事,劳烦给杯水喝,这一路赶的太急,喉咙都要冒烟儿了”。
等唐成倒好水再进来时。至少从表面看来张县令脸上的表情已经恢复了平静,老骆接过水一口气喝干净之后,继续讲说二龙寨的事情。
二龙寨这次之所以会降地这么快,起因全在于内乱,寨子里有一户人家今年五月份才添了个儿子,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自然是心疼的不得了,本来山上山下的闹腾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毕竟官军也打上不来。山上也
其时唐成正在看一份朝报。现下的初唐时候还远没有后世的邸报。不过这时节身为各道行政主官的观察使一般都在帝都长安安排有心腹常住,目的就在于收集宫城及皇城各部寺的消息。然后定期经兵部急脚递传回地方。以便地方主官把握京城的形势。这种记载帝京皇室及皇城各部寺地手抄信息就被称为“朝报”,朝自然是指朝廷。
而这些朝报传回各道之后,本道所辖各州的刺史们又会再次抄录,直到最后传往地方,这也是地方官了解朝廷动向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
这份最新从州里抄来的“朝报”中并没有什么太新鲜的内容,唐成之所以看的如此上心是因为朝报上有两条消息朦朦胧胧的刺激了他。
这两条消息一是来源于扬州市舶司,说的是自打今年开年以来因连续遭遇海上风暴及海盗劫掠,所以专走海上丝绸之路地远洋巨舶损失巨大,江南东道最大地十家海商联名上书市舶司,请求扬州市舶司衙门接手桐油买卖之事,以支应淮南道及江南东道造海船之用。
而另一条则是扬州大都督府上的奏本,意在弹劾并请朝廷饬令岭南道观察使及行军大使通力合作,尽快剿灭以岭南春州冯家为首地海盗团伙,确保海上远洋商路的安全。
扬州是唐朝除三都之外最为繁华的所在,素来有“扬一益二”之说,而扬州之所以如此繁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云集着天下最豪富的海商,以及各道州最精美的大宗瓷器,丝绸等等。所以海上商路受阻对扬州的影响是致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扬州大都督府会撕破脸皮将岭南道军政衙门一齐弹劾进去的原因。
但若是反过来看扬州大都督府的奏章并结合市舶司的奏本,明显可以看出自打今年开年以来不拘是唐朝海商还是波斯海商们的海船都损失极大,这就直接刺激了对桐油的大量需求,而李英纨的铺子就是主要做桐油生意地,而且还是本县最大的桐油商户。
能不能借着这个机会也捞上一笔呢?因为对桐油生意的细节并不了解,所以唐成对此也没什么确切的概念,只是记住了这两条消息。至于其它更多的,还是回去问问李英纨再说。
正在唐成心思都用在朝报上的时候,他这间公事房的门猛的一下儿被推开了,杂役老孙领着个一脸汗水地公差站在外面,“唐录事,他要见张县令”。
“老骆!”,看清来人之后,唐成“哗”的将朝报扔到一边儿。三两步来到了门口,“二龙寨有好消息了?”,嘴里问着,他已亲自领着公差老骆往张县令的公事房走去。
“二龙寨降了”,老骆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让唐成心中的石头彻底落了地,这是第一次他没有叩门,就直接推开了张县令的公事房。
房门正埋头在书案上看着什么的张县令诧异的抬起头来看了唐成一眼,但随后他就站起了身子。目光也定在了唐成身后地老骆身上。
“赵县尉谴我来给大人报喜,就在前天傍晚,二龙寨降了!”,将这句最重要的话说出来后,老骆侧身看了看唐成。嘶哑着声音道:“唐录事,劳烦给杯水喝,这一路赶的太急,喉咙都要冒烟儿了”。
等唐成倒好水再进来时。至少从表面看来张县令脸上的表情已经恢复了平静,老骆接过水一口气喝干净之后,继续讲说二龙寨的事情。
二龙寨这次之所以会降地这么快,起因全在于内乱,寨子里有一户人家今年五月份才添了个儿子,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自然是心疼的不得了,本来山上山下的闹腾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毕竟官军也打上不来。山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