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苦难尽头是苦难
是淮西,以及各处地方,奴隶根本就没有在官府的册录上,也就是说不受法律的保护。当时的牛马畜力都不能私自屠宰,可奴隶不在此列,想怎么使唤就怎么使唤,实打实的一本万利。要是把西边的奴隶贸易垄断了,比搬一座金山还要划算。

  按照浙商的预想,金银等明面上的财富,主要是给徽商预留的,毕竟徽商在赴死军的根基之内,这些明打明的东西就留给他们好了。至于资材等物,就给晋商预备出来的,反正他们也习惯于就地加工,然后再次返销,这样做也是方便了他们。至于人口,准确的说是奴隶,就是浙商的口中食了,江南比任何一个地方都更加需要这些便宜的劳动力,只要把奴隶贸易垄断了,银子还不得如大河之水一样流淌近腰包?

  可谁都知道奴隶贸易是最赚钱的,这样一大块肥肉不可能让出去。大征还没有开始,可大家出的银子处的力气都不在小处,怎么能把这样大的好处拱手让人?

  平日里的时候,这些工商佣典的一方领袖都是谦恭君子的模样,可一涉及到大的厉害了,什么伪装也就撕破了,什么样的和气也就没有了,大喊大叫的同时难免推搡拉扯,有时候还会动手呢……

  这些巨商大户之间的争斗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争吵了这些日子也争不出个结果来。在利益面前,人人都嫌得到的太少,恨不得把其他两家都排挤处去,在这种大前提下,互相达成妥协已不可能,至少暂时看来是没有妥协的可能。

  因为地缘的优势,晋商的人力物力已经在西边集结,还有不少的晋商子弟直接进入赴死军中,充当向导和利益代言人,这一点儿别人比不了。

  徽商就更不必说了,本身就和赴死军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在税赋方面的贡献最大,有了好处的时候,自然是肥水不落外人田。

  如此一来,浙商的地位就有点儿尴尬了。不过也不要紧,浙商有关系。浙商当中本就有潞王的影子,潞王和浙商互相资助互相“帮助”早就是明锣明鼓的事情,为了大征的利益,浙商早就鼓动潞王出兵,准备和大帅一同大征……

  谁都有资本,谁都不让步,和前几天一样,闹来闹去也闹不出互相认同的结果,只有再次找大帅裁决了。

  几个商界领袖互相拽着衣裳,拉拉扯扯就来找李四。

  外面都是在等消息的各地掌柜、东主,这些人看到他们的领袖为了争取利益已经和市井泼皮无异,也是大声的为自己人鼓劲儿叫好。

  这不是说哪家哪户的利益,牵扯的人和资本已经大的不可想象,对于后世商业格局都有巨大影响,想不争也不行。

  不过这一次,却没有见到李四,因为门口的卫士已经说了:“大帅正在商谈军机秘事,任何人不得靠近……”

  说不清的人力物力都集结起来了,多少个营头都已经整装待发,多少悍勇将士严阵以待。大征已是箭在弦上,兵力的调度,军队的给养,物资的调度等等……这个时候自然是要有许多军机之事要做。

  现在见不到李四,不要紧,大家就在外面等好了。只要能把大事定下来,等三天三夜也绝对值得。

  在所有人的想象当中,既然是在商议十分紧要的军事秘事,肯定是有许多将领云集,可事实上却不是这么回子事情。

  正厅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将领云集,因为李四个人的命令就是赴死军的最高命令,无论对错都必须坚决执行,李四一手缔造了赴死军,一手栽培了那些个将领。所以李四不必和任何人商议什么事情,完全就是一言而决。正厅之中只有三人:

  一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