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渔翁之利
�无主”的土地纳入赴死军控制之下,同时拿出一部分拉拢下层民众和亲近势力。
赴死军已经是土地的最大所有者。
无论是赴死军的家属还是伤残的退役士兵,从来也没有想过要违背忠诚伯的意图。在用强力手段维持五成地租的同时,赋税反而变的更加容易征收。
赋税,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话题。
很浩瀚如云海一般的史书当中,大明朝就是灭亡在繁重的苛捐杂税之上。但是李四发现,这些所谓苛捐杂税根本就和大明朝的朝廷无关,而是出于士绅官僚之手。
无论是什么样的军事力量,必须取得某个阶层的支持。关键是看代表的哪个阶层的利益,然后才谈得上为谁说话。
自三代以后。无论那个朝代无论何等强盛的帝国,真正的统治者就是绅士地主阶层。从来没有那个势力敢于触犯这个阶层的利益,历史也一次又一次的证明着这个颠扑不破的铁论:得罪士绅阶层,必然会走向灭亡。
但是赴死军首次打破了这个千年的魔咒,因为这个出身微寒的势力从一开始就代表着下层民众的利益,他们不会得罪士绅而只会格杀士绅,甚至是从肉体上销毁对方,以血腥和恐怖维持这个根本宗旨。
因为赴死军不想得到什么江山,更不需要得到这些势力的支撑。
尤其是到了现在,残存的士绅阶层已经在赴死军的马足之下,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真正的士绅主力已经是赴死军本身了。
无数赴死军的家属和伤残军人迅速富裕,成为事实上的士绅,居于统治地位。这些新兴的士绅本身就是赴死军或者和赴死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忠诚伯制定的税赋政策永远也不会抵触。
除了某些伤残军或者烈士家属之外,就是天王老子也得纳税。别的不说,赴死军中的路家绝对是根深蒂固的一股势力,可也得照章纳税,一粒粮食也不能少了。或者干脆就拿忠诚伯本人来说吧,忠诚伯的军功大的没了边儿,他自然不可能赏赐给自己什么土地田产,但是朝廷厚赏下来的那些土地,也得纳税。
忠诚伯本人都得按时按量缴税,别人要想不缴……先想想是什么后果吧。
纳税的实体还是土地所有者,而不是土地耕种者,但是福斯承认任何形式的赋税。不再如以前那样银税和粮税分开,差役和徭役已经彻底取消。
赴死军也需要民间的人力,而且是需要很大数量的人力支持。但是这种征集民夫的行为再也不是以前的那种义务,而是一种崭新的有偿交换。
不管是给谁干活儿,都有工钱拿,就算是赴死军。也要拿出酬劳来给民夫。
有偿使用人力物力这些资源,这也是李四一直在努力确立的一种社会常态。
就算是民心士气无匹的赴死军,要想征集民夫或者随军的丁壮,要么拿出银钱要么许下封赏,再想强征夫子强拉壮丁,已经不大可能了。
对于民间的下层民众而言,这种甜头一旦品尝过之后,就会明白以前是多少愚蠢:白白的给人家出力做事,而且还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不是扯淡是什么?只要是干活儿,就要得到报酬,而且必须是出于自愿……
品尝过了这些有偿的差役之后,赴死军的控制地区也开始出现追求利益的那种思想。人都是自私的,如何利用这个自私才是统治者应该想的问题。
无论是河南直隶还是淮西,都还是在大明朝的名义之下,可要是朝廷再征发什么钱粮夫�
赴死军已经是土地的最大所有者。
无论是赴死军的家属还是伤残的退役士兵,从来也没有想过要违背忠诚伯的意图。在用强力手段维持五成地租的同时,赋税反而变的更加容易征收。
赋税,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话题。
很浩瀚如云海一般的史书当中,大明朝就是灭亡在繁重的苛捐杂税之上。但是李四发现,这些所谓苛捐杂税根本就和大明朝的朝廷无关,而是出于士绅官僚之手。
无论是什么样的军事力量,必须取得某个阶层的支持。关键是看代表的哪个阶层的利益,然后才谈得上为谁说话。
自三代以后。无论那个朝代无论何等强盛的帝国,真正的统治者就是绅士地主阶层。从来没有那个势力敢于触犯这个阶层的利益,历史也一次又一次的证明着这个颠扑不破的铁论:得罪士绅阶层,必然会走向灭亡。
但是赴死军首次打破了这个千年的魔咒,因为这个出身微寒的势力从一开始就代表着下层民众的利益,他们不会得罪士绅而只会格杀士绅,甚至是从肉体上销毁对方,以血腥和恐怖维持这个根本宗旨。
因为赴死军不想得到什么江山,更不需要得到这些势力的支撑。
尤其是到了现在,残存的士绅阶层已经在赴死军的马足之下,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为真正的士绅主力已经是赴死军本身了。
无数赴死军的家属和伤残军人迅速富裕,成为事实上的士绅,居于统治地位。这些新兴的士绅本身就是赴死军或者和赴死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忠诚伯制定的税赋政策永远也不会抵触。
除了某些伤残军或者烈士家属之外,就是天王老子也得纳税。别的不说,赴死军中的路家绝对是根深蒂固的一股势力,可也得照章纳税,一粒粮食也不能少了。或者干脆就拿忠诚伯本人来说吧,忠诚伯的军功大的没了边儿,他自然不可能赏赐给自己什么土地田产,但是朝廷厚赏下来的那些土地,也得纳税。
忠诚伯本人都得按时按量缴税,别人要想不缴……先想想是什么后果吧。
纳税的实体还是土地所有者,而不是土地耕种者,但是福斯承认任何形式的赋税。不再如以前那样银税和粮税分开,差役和徭役已经彻底取消。
赴死军也需要民间的人力,而且是需要很大数量的人力支持。但是这种征集民夫的行为再也不是以前的那种义务,而是一种崭新的有偿交换。
不管是给谁干活儿,都有工钱拿,就算是赴死军。也要拿出酬劳来给民夫。
有偿使用人力物力这些资源,这也是李四一直在努力确立的一种社会常态。
就算是民心士气无匹的赴死军,要想征集民夫或者随军的丁壮,要么拿出银钱要么许下封赏,再想强征夫子强拉壮丁,已经不大可能了。
对于民间的下层民众而言,这种甜头一旦品尝过之后,就会明白以前是多少愚蠢:白白的给人家出力做事,而且还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不是扯淡是什么?只要是干活儿,就要得到报酬,而且必须是出于自愿……
品尝过了这些有偿的差役之后,赴死军的控制地区也开始出现追求利益的那种思想。人都是自私的,如何利用这个自私才是统治者应该想的问题。
无论是河南直隶还是淮西,都还是在大明朝的名义之下,可要是朝廷再征发什么钱粮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