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利益的选择
��说不准明天还有个什么太祖皇帝出来呢……”
唐王是真的恼了,草莽之气勃发,劈手就把手里的青瓷大碗摔个粉粉碎碎,就要上前和这些人厮打。
王老木一把拦住唐王,呵呵一笑小声说道:“唐王莫恼,左右不过是顺嘴之言罢了,当不得真,当不得真……”
热血上脑的唐王差异的看看这个一身市井之气的王老木,小声问道:“你知道我是谁?”
“嘿嘿……”王老木笑而不语。
唐王旋即释然,这个卖豆汁儿的家伙一定是赴死军的人,要不然怎么会知道自己的身份?
赴死军从里就是最善于从内部攻破敌人,细作暗探也不知道有多少,眼前这个卖豆汁儿的绝对是赴死军的眼线。
若是因为一句话就和人大打出手,确实有点那个了。唐王颓然坐下,心里冷的不行。
不是因为这些人对太祖洪武皇帝的无礼,而是因为老百姓对于大明朝的冷漠甚至遗忘。
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如今还是大明朝的天下,可在京城里头确实是经历了两个朝代。乾清宫的龙椅上早被李闯和福临的屁股坐过了,在老百姓看来,京城早已经经历了两次改朝换代,这一回应该算是第三次了。
从常理上来说,任何一个老百姓都没有必要对三朝以前的某个皇帝保持什么敬畏,直呼其名也不算什么太出格的举动。若是在正式场合,肯定不会把太祖皇帝称为朱八八,可在市井小民之中,谁还顾及这些?
可大行崇祯皇帝殉国这才几天?民间怎么这么快就忘记了?
对于大明朝的遗忘,让唐王最无法接受而又不得不接受。旁边的那些人哪管这个明朝宗室是怎么个念想?依旧是自说自话:
“要说大明,还真想不起给咱们留过什么好处,”力气行的那个家伙还在满嘴胡咧咧呢:“我可不管什么夏商周秦,也不理会什么魏晋隋唐,不管天下是谁家的。只要能给我好处,让我有好日子过,我就认他。要是空口说白话的再弄什么正统不正统,嘿嘿,去他姥姥的,老子不尿他那一壶……”
“可不是怎的,咱们老百姓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不拿点儿实打实的好处出来就想让咱们认,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世道……”
贯穿整个明朝的中晚期,党争之风愈演愈烈,各种匪夷所思的观点层出不穷。在把国家折腾的一日不如一日的同时,也给世俗的观念带来极大冲击。崭新的价值观和民间的逐利思想,也算是党争之下的一个副产品吧。
民智的开启,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党争,这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尤其是满清入关以后,以前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之辈顾头不顾腚的投到了满清的门下,对人们的固有道德观是一个很大冲击。与之相对应的是江南新式工商业的崛起,更让这种逐利思想找到依据。
在老百姓眼里,尤其是在北方,这种逐利思想正在迅速的取代以前的忠义观念,只不过绝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而已。在人们的心中,还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谁给好处就认谁,不给好处的话,统统靠边站。
唐王第一次意识到老百姓不再是想象当中的那种“善”民,而是开始追着好处跑。联想到一再提及的“民本”二字,心里反而敞亮了许多。
这个世道要变了,统治这个天下将不再是牧民,而是讨好民众,要想想方设法的讨好这些人。
无论是江南的民本思�
唐王是真的恼了,草莽之气勃发,劈手就把手里的青瓷大碗摔个粉粉碎碎,就要上前和这些人厮打。
王老木一把拦住唐王,呵呵一笑小声说道:“唐王莫恼,左右不过是顺嘴之言罢了,当不得真,当不得真……”
热血上脑的唐王差异的看看这个一身市井之气的王老木,小声问道:“你知道我是谁?”
“嘿嘿……”王老木笑而不语。
唐王旋即释然,这个卖豆汁儿的家伙一定是赴死军的人,要不然怎么会知道自己的身份?
赴死军从里就是最善于从内部攻破敌人,细作暗探也不知道有多少,眼前这个卖豆汁儿的绝对是赴死军的眼线。
若是因为一句话就和人大打出手,确实有点那个了。唐王颓然坐下,心里冷的不行。
不是因为这些人对太祖洪武皇帝的无礼,而是因为老百姓对于大明朝的冷漠甚至遗忘。
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如今还是大明朝的天下,可在京城里头确实是经历了两个朝代。乾清宫的龙椅上早被李闯和福临的屁股坐过了,在老百姓看来,京城早已经经历了两次改朝换代,这一回应该算是第三次了。
从常理上来说,任何一个老百姓都没有必要对三朝以前的某个皇帝保持什么敬畏,直呼其名也不算什么太出格的举动。若是在正式场合,肯定不会把太祖皇帝称为朱八八,可在市井小民之中,谁还顾及这些?
可大行崇祯皇帝殉国这才几天?民间怎么这么快就忘记了?
对于大明朝的遗忘,让唐王最无法接受而又不得不接受。旁边的那些人哪管这个明朝宗室是怎么个念想?依旧是自说自话:
“要说大明,还真想不起给咱们留过什么好处,”力气行的那个家伙还在满嘴胡咧咧呢:“我可不管什么夏商周秦,也不理会什么魏晋隋唐,不管天下是谁家的。只要能给我好处,让我有好日子过,我就认他。要是空口说白话的再弄什么正统不正统,嘿嘿,去他姥姥的,老子不尿他那一壶……”
“可不是怎的,咱们老百姓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不拿点儿实打实的好处出来就想让咱们认,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世道……”
贯穿整个明朝的中晚期,党争之风愈演愈烈,各种匪夷所思的观点层出不穷。在把国家折腾的一日不如一日的同时,也给世俗的观念带来极大冲击。崭新的价值观和民间的逐利思想,也算是党争之下的一个副产品吧。
民智的开启,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党争,这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尤其是满清入关以后,以前那些满口仁义道德之辈顾头不顾腚的投到了满清的门下,对人们的固有道德观是一个很大冲击。与之相对应的是江南新式工商业的崛起,更让这种逐利思想找到依据。
在老百姓眼里,尤其是在北方,这种逐利思想正在迅速的取代以前的忠义观念,只不过绝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而已。在人们的心中,还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想法:谁给好处就认谁,不给好处的话,统统靠边站。
唐王第一次意识到老百姓不再是想象当中的那种“善”民,而是开始追着好处跑。联想到一再提及的“民本”二字,心里反而敞亮了许多。
这个世道要变了,统治这个天下将不再是牧民,而是讨好民众,要想想方设法的讨好这些人。
无论是江南的民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