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鬼过清明人过关
  ,最快更新甲申天变 !

  第184章 鬼过清明人过关

  或许是真有天人感应这么一说。反正历年来的清明节这一天多有雨水。今年也不例外,天色还没有亮的时候,就传来雨点子拍打窗户纸的声音。

  因为这一阵子关二爷家来的亲戚太多,一时又购不到那么多的大宅子,所以直到现在,檐扩跨深的正房还是让亲戚们住着,而关二爷一家子则搬到了矮小无檐的小配房里。

  因为没有挑出去檐子,历经整整一个冬季大风大雪轮番折腾的窗户纸就吃不住劲了,这才多大一会儿的工夫就被稀稀拉拉的让春雨给浸软了,估计再也撑不了一会儿就会破裂。

  现在的北京城和这窗户纸也差不多吧。

  虽然历经了许多惊涛骇浪般的大变故,可现在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时候,只怕连微不足道的小“雨点儿”也招架不住了。

  关二爷起了个绝早,简单的梳洗一下,对着还窝在炕上的婆姨说句“窗户纸改换了”,就提起昨天就准备好的荆条子大黑篮出门了。

  “披件子厚衣裳,当心倒春寒。”婆姨嘟嘟囔囔的嘱咐着。

  “都什么年景了,哪里来的倒春寒?以后的天气越来越暖和。”关二爷话里有话,当然他那只知道围着锅台子转悠的婆姨听不懂这些。

  篮子里装的是黄表纸和剪好的纸钱,还有两根大白蜡烛一把子香火,再就是冷猪头肉和鸡脖子,最后是俩白面大馍馍。这些都是上坟给祖宗烧纸少不得的物件儿。不管是缺了哪一样,九泉之下的老祖宗们都会跳着脚的大骂后世的“不孝子孙”。

  因为下着小雨,街道上湿漉漉的泛着水光,时候又这么早。要是放在寻常的日子,街道上肯定安静的很,连鬼影子也难得碰到一个。

  可今天不同,家家户户都要上坟烧纸,所以就显出一种空前的热闹。满街筒子都是和关二爷一样提着篮子准备上坟的街坊,虽然是这清明时节,可大伙儿没有一点儿“欲断魂”的意思,反而都是笑嘻嘻的互相打着招呼:

  “二爷,起的可真早。”

  “你也不晚呐,今儿个要是起晚了,老祖宗们肯定要骂的,哈哈。”

  “可不怎的,地下的祖宗们都等的心焦了呢。”

  除非是绝户人家,要不然上坟敬祖宗这种事情就轮不到家里的女人出面儿,街上海海满满的都是大老爷们儿,一个个嘻嘻哈哈的出城祭祖烧纸。

  到了这样的节气,城门总是开的很早,这已经是惯例了。

  经过城门附近的时候,关二爷特意的留着心呢,仔细查看了城门兵丁的大致人数和方位。估算了耳房兵窝子的精确距离,然后继续和人们说着闲话,穿过城门洞……

  要说上坟烧纸这种事情,和是不是孝子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可人们总是习惯性的认为上坟越早就越能显出孝心,要是谁来晚了,背后肯定就有些个好事儿的指脊梁骨,甚至还能听到“不孝”这样的字眼儿。

  城北的这一大片坟地已经存在了几百年,早在蒙元时期就有了,那时候的北京城还没有这么大,距离城门也没有这么近。

  一排排的坟头按照宗族、辈分等等许多琐碎繁杂的规矩,一点儿也不能乱了章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