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都在想一鸣惊人
说的十分淡然:“也不算是出兵,就算是为我祖宗争一口气,让天下人看看我大明皇族的气概。我联合了福建方面的一些水军,出动大军四……四万,经海路千里奔袭,直取金州卫……”
四万大军,就是把他潞王自己算进去,也拼凑不出这么多人来,更别说是从海路调运奔袭千里之外的金州了。钱谦益也知道这四万之数水分极大,但是绝对没有想到一向淡然的潞王是把水分足足加了十倍。
真实的数字是四千,其中能够作战的队伍大概还要减半。
就是这四千人马,从两浙到辽东也需要莫大的财力物力支持。这可不是从陆路开赴,而是完全依靠海运,就是这四千的数量,他潞王也不可能完成,所以还是和福建的水军(郑)联合起来,准备发动一场气势惊人的大战。
金州在什么地方?乍一听起来,金州是属于山东(当时的辽东半岛也算一个单独的军事单位,但是从政治划辖上来说,还是归属于山东的)。可事实上金州是在辽东半岛的最顶端,说起来就算是在辽东了。
这个计划可真是强大到了逆天的地步,真要能够成功夺取金州,哪怕是外围的一些小岛屿,也能直接威胁到鞑子的老窝。只要能够展开,鞑子就得屁颠儿屁颠儿的赶紧跑回辽东去。
当然这四千人马能够取得多大的战果,甚至是能不能取得战果,就不是潞王考虑的问题了。
潞王从不考虑这种军事层面上的东西,这样的远征计划听起来就吓人,跨海北伐是何等的宏大壮阔。
潞王要的是这个震撼的效果。
现在的朝廷陷在淮扬拔不出腿来,潞王就想方设法的要做一件露脸的大事。
当年大行崇祯皇帝殉国之后,潞王本是最有资格也最有可能继承大统的,也得到东林的支持,想不到的是阴差阳错之下,肥猪一般的福王就登基了,确实把潞王气的吐血。
弘光朝也是个短命的,满清大军攻破淮扬兵临南都城下的时候,潞王都请人算好了吉日准备再立旗号,偏偏就出了个赴死军,把比自己小两辈儿的小皇帝给立起来了。
潞王气的又差一点吐血。
可兴武小皇帝是真正的正统,潞王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个先皇正统嫡系。
以前依靠的辈份和血统上,都没有小皇帝的储君身份来的正道,而一向标榜“看破红尘”的潞王也不过是装装样子,心底怎么能放弃一切化王为皇的机会?
人望,也许只有在人望上压过小朝廷一头,才有某种可能。
或许是受了东林的影响,潞王也最喜欢搞那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勾当。唯一的区别东林最多是动动嘴皮子,潞王虽然也经常动嘴,这回却准备动手了,搞出个震动天下的大事情来。
从海路进攻辽东,这可是直捣黄龙的掏心战术,怎么说也比小朝廷的淮扬战役更加吸引眼球吧?就是那个李四再强,最多也就是在河南折腾几个小水花儿。
我潞王可是真正的人物,要直取鞑子的老巢了!
这次异想天开的行动,潞王还真是下足心思,也曾找了几个“文武双全”的两浙大才,共同筹划布置。看看潞王的言行,就可以想象他身边都是些什么人了。
那些个两浙大才一听到潞王要反攻辽东,登时就手舞足蹈的跳大神儿一般,认为这一次行动一定是定鼎乾坤的壮举。只要大军一到辽东,鞑子的老窝就被掏了,就可以一举光复天下,到那个时候,潞王就是
四万大军,就是把他潞王自己算进去,也拼凑不出这么多人来,更别说是从海路调运奔袭千里之外的金州了。钱谦益也知道这四万之数水分极大,但是绝对没有想到一向淡然的潞王是把水分足足加了十倍。
真实的数字是四千,其中能够作战的队伍大概还要减半。
就是这四千人马,从两浙到辽东也需要莫大的财力物力支持。这可不是从陆路开赴,而是完全依靠海运,就是这四千的数量,他潞王也不可能完成,所以还是和福建的水军(郑)联合起来,准备发动一场气势惊人的大战。
金州在什么地方?乍一听起来,金州是属于山东(当时的辽东半岛也算一个单独的军事单位,但是从政治划辖上来说,还是归属于山东的)。可事实上金州是在辽东半岛的最顶端,说起来就算是在辽东了。
这个计划可真是强大到了逆天的地步,真要能够成功夺取金州,哪怕是外围的一些小岛屿,也能直接威胁到鞑子的老窝。只要能够展开,鞑子就得屁颠儿屁颠儿的赶紧跑回辽东去。
当然这四千人马能够取得多大的战果,甚至是能不能取得战果,就不是潞王考虑的问题了。
潞王从不考虑这种军事层面上的东西,这样的远征计划听起来就吓人,跨海北伐是何等的宏大壮阔。
潞王要的是这个震撼的效果。
现在的朝廷陷在淮扬拔不出腿来,潞王就想方设法的要做一件露脸的大事。
当年大行崇祯皇帝殉国之后,潞王本是最有资格也最有可能继承大统的,也得到东林的支持,想不到的是阴差阳错之下,肥猪一般的福王就登基了,确实把潞王气的吐血。
弘光朝也是个短命的,满清大军攻破淮扬兵临南都城下的时候,潞王都请人算好了吉日准备再立旗号,偏偏就出了个赴死军,把比自己小两辈儿的小皇帝给立起来了。
潞王气的又差一点吐血。
可兴武小皇帝是真正的正统,潞王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个先皇正统嫡系。
以前依靠的辈份和血统上,都没有小皇帝的储君身份来的正道,而一向标榜“看破红尘”的潞王也不过是装装样子,心底怎么能放弃一切化王为皇的机会?
人望,也许只有在人望上压过小朝廷一头,才有某种可能。
或许是受了东林的影响,潞王也最喜欢搞那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勾当。唯一的区别东林最多是动动嘴皮子,潞王虽然也经常动嘴,这回却准备动手了,搞出个震动天下的大事情来。
从海路进攻辽东,这可是直捣黄龙的掏心战术,怎么说也比小朝廷的淮扬战役更加吸引眼球吧?就是那个李四再强,最多也就是在河南折腾几个小水花儿。
我潞王可是真正的人物,要直取鞑子的老巢了!
这次异想天开的行动,潞王还真是下足心思,也曾找了几个“文武双全”的两浙大才,共同筹划布置。看看潞王的言行,就可以想象他身边都是些什么人了。
那些个两浙大才一听到潞王要反攻辽东,登时就手舞足蹈的跳大神儿一般,认为这一次行动一定是定鼎乾坤的壮举。只要大军一到辽东,鞑子的老窝就被掏了,就可以一举光复天下,到那个时候,潞王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