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暗流
�开第桑大知府确实是崇祯朝委任的地方大员,不过这个老家伙最擅长的就是顺风倒的把戏。

  李闯在河南折腾的时候,一边和李闯通着消息,一边和崇祯朝表着忠心,事实上则投靠了归德的大军阀许定国。在许定国被锄奸团格杀之后,多铎已经是这里最大的势力,这老家伙把脸儿一抹,就成了大清豫亲王亲自指定的知府大人。

  按说这样的家伙早就拖出去砍了,偏偏这老东西手里还攥着弘光朝的委任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自己是大明故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那种……

  对于这种人,李四可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别说你是弘光朝的委任状,你就是拿着兴武小皇帝的圣旨作用也不大,统统一绳子绑起来,先关进大牢再说。

  是不要砍脑袋李四还没有做出最后决断,可继续做官是想也不要想了。

  占领区绝对是要用自己人的,而且要用自己的嫡系。

  “啥?忠诚伯是开玩笑的吧?我?我怎么能做知府大人?”马相文是已经快六十岁的老童生,连个秀才也算不上,想不到忽然就被李四任命为归德知府。

  知府绝对算的高官了,要是童生也算是功名的话,这就是马相文马老头子最大的功名了,忽然就提拔到一方大员的位置上,自己都知道不合适。

  “此等大事也是能开玩笑的么?马大人熟读诗书通晓律法,在我赴死军中桃李洒遍,自然是知府的不二人选,就这么着吧,即刻上任。”

  顷刻之间,求了一辈子功名却什么也没有得到过的前前前朝老童生就成了归德知府。

  李四自己也知道这种事情好笑,而且马相文这个老头子不是什么当官的料子。可最初的架子肯定是要搭建起来,这时候才知道自己手下的人才缺乏到了什么地步。

  这也暴露出赴死军崛起过快的一个短处:在崇尚武力进攻的赴死军中,猛将是不少了。真正能够放到地方上的人才也不是没有,可这些人同样也是赴死军急需的,暂时还不可能下到地方。总之就是一句话,赴死军没有人才储备。

  说马老头子熟读诗书这是真的,读了一辈子的书嘛。至于说他通晓律法,可就有点和知府的位子不大相干了,马老头子最多也就是能分辨对错,知道一点最基本的《大明律》而已。

  要说马老头子桃李满天下,纯粹就是个笑话,连马老头自己也不相信。

  确实是在刀把村教过几年的冬塾,所谓的弟子也就是附近几个村子的娃娃而已。这些娃娃长大之后确实也加入了赴死军,因为识字而成为军官,可要说什么在赴死军中桃李遍地,就纯粹的顺嘴胡咧咧了。

  李四看上的是马老头的老实和忠诚。

  老头子有一点基础,最根本的还是他老实本分,放到知府的位子上肯定不会有什么大的政绩,但也不会弄出什么差错。关键还是他的家属就在赴死军当中,算是内部人员了,忠诚是没有问题的。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吧,先把局面支撑起来再说。

  等到能够腾下人来,再想撤换之事。

  同时这也是树起一面旗帜:赴死军的肥水不能流了外人田,只能内部消化。这也算是战争红利吧,对于军心士气都有好处。

  就如这样儿戏一般,各周各县的官职,从一方父母的大老爷到府库大使这样的微末小吏,把原有的大部分人员统统清洗下去,基本上都换为赴死军的自己人。

  李四也明白这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