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恨滔天血满地
就连七杀营的战士也是如此。
城门洞稍微靠里的位置,已经被炸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新翻出来的泥土还冒着腾腾的热气。两旁的耳子房经受不住如此巨大的力量,连竹竿木板的房顶都掀的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这种声势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谁都无法快速做出反应。七杀决死兵早就有所准备,虽然同样是听不到一丝声响,却在第一时间蹿起了身子,猛虎下山一般冲向城门。
城门处早已如沐血雨,再无一个生人。就在众人的注视当中,七杀营战士迅速把住城洞,鲁识字和几十个战士以最快的速度下了三道铁门闩,砸开硕大的铜锁打开城门。搅动绞盘缓慢的放下吊桥……
吊桥放下,前面几十步的地方就是蜂拥而来的战友,鲁识字举着叉子,振臂狂呼,如野兽一般的发出最简单的音节:“杀——”
从城内发动开始,一直到城门打开吊桥放下,也不过是片刻的功夫,赴死军的火力就已经达到临界极限,火炮和箭矢也不知道打出去多少。极大的压制了城头敌人的力量,给城内的战友减轻了压力也创造了机会。而城内的七杀营和锄奸团则用自己的血气和生命,为主力打开了前进的道路,让这座占据地利优势的城池失去防护,把主力的损失降到最低,避免了主力做无谓的攻坚战法。
内外协同,配合默契,更主要是早有准备,终于让这座宋时的南京城彻底敞开。
从城门打开的那一刻起,归德之战的胜负就已经完全见了分晓。
火炮还在不值钱的疯狂轰击,赴死军就从脚下汹涌而入,且越来越多,逐成势不可挡之局。
除了一小部分守军负隅顽抗被消灭之外,大部分守军很明智的选择了投降。
赴死军迅速穿过,席卷而来,归德已经易手。
归德之战虽然声势浩大火力猛烈,其实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大战,双方的死伤都很有限。画龙点睛之处这个中心开花的战术,预先在城中安排精锐这才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若是没有七杀营和锄奸团在城内呼应,这一战恐怕只有仰攻坚城了。
对于俘虏,赴死军已经早就形成惯例,应该如何处置大伙儿心里都有数的很。
满洲辫子兵已经圈了起来,嘁哩喀喳之后顺利解决。
这么干脆的处置确实能受到震慑人心的作用,城里头的新附军本就数量不多,满洲战兵一死,也就没有了什么指望。尤其是对面的赴死军中有很多都是归德的新附军,也算是很熟的熟人了,把忠诚伯的待遇一讲,招降受降之事顺利的很。
赴死军合城大索之下,城中满洲人惊恐无比,已经有不少人家集体自尽,千余人口剩下不足八百,且多是老幼妇孺之辈。
对于外族,赴死军有一种天然的反感和敌视。尤其是在李四的教导之下,大伙儿心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早就根深蒂固,也不必上官吩咐,立刻就把这些人圈了起来……
“此一战,锄奸团的孩儿兵尽数覆没于此,不齐斩敌之全族,何以告慰勇士在天之灵?”
这种说法本就是赴死军的传统,尤其是在这一战中,几个孩儿兵死的极其壮烈,无有一人生还。城外千万人马,全都仰仗城里少量的弟兄拼死一博,这才有了以微小代价取得胜利的机会,不杀干了这些敌人的族人,赴死军的弟兄心里始终是有个疙瘩。
“敌每杀我一人,我必以十倍报复。”这是大帅的命令,也是忠诚伯一贯奉行的宗旨,大伙儿做起屠杀之举,也是理
城门洞稍微靠里的位置,已经被炸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新翻出来的泥土还冒着腾腾的热气。两旁的耳子房经受不住如此巨大的力量,连竹竿木板的房顶都掀的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这种声势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谁都无法快速做出反应。七杀决死兵早就有所准备,虽然同样是听不到一丝声响,却在第一时间蹿起了身子,猛虎下山一般冲向城门。
城门处早已如沐血雨,再无一个生人。就在众人的注视当中,七杀营战士迅速把住城洞,鲁识字和几十个战士以最快的速度下了三道铁门闩,砸开硕大的铜锁打开城门。搅动绞盘缓慢的放下吊桥……
吊桥放下,前面几十步的地方就是蜂拥而来的战友,鲁识字举着叉子,振臂狂呼,如野兽一般的发出最简单的音节:“杀——”
从城内发动开始,一直到城门打开吊桥放下,也不过是片刻的功夫,赴死军的火力就已经达到临界极限,火炮和箭矢也不知道打出去多少。极大的压制了城头敌人的力量,给城内的战友减轻了压力也创造了机会。而城内的七杀营和锄奸团则用自己的血气和生命,为主力打开了前进的道路,让这座占据地利优势的城池失去防护,把主力的损失降到最低,避免了主力做无谓的攻坚战法。
内外协同,配合默契,更主要是早有准备,终于让这座宋时的南京城彻底敞开。
从城门打开的那一刻起,归德之战的胜负就已经完全见了分晓。
火炮还在不值钱的疯狂轰击,赴死军就从脚下汹涌而入,且越来越多,逐成势不可挡之局。
除了一小部分守军负隅顽抗被消灭之外,大部分守军很明智的选择了投降。
赴死军迅速穿过,席卷而来,归德已经易手。
归德之战虽然声势浩大火力猛烈,其实根本就算不上是什么大战,双方的死伤都很有限。画龙点睛之处这个中心开花的战术,预先在城中安排精锐这才是真正的神来之笔。若是没有七杀营和锄奸团在城内呼应,这一战恐怕只有仰攻坚城了。
对于俘虏,赴死军已经早就形成惯例,应该如何处置大伙儿心里都有数的很。
满洲辫子兵已经圈了起来,嘁哩喀喳之后顺利解决。
这么干脆的处置确实能受到震慑人心的作用,城里头的新附军本就数量不多,满洲战兵一死,也就没有了什么指望。尤其是对面的赴死军中有很多都是归德的新附军,也算是很熟的熟人了,把忠诚伯的待遇一讲,招降受降之事顺利的很。
赴死军合城大索之下,城中满洲人惊恐无比,已经有不少人家集体自尽,千余人口剩下不足八百,且多是老幼妇孺之辈。
对于外族,赴死军有一种天然的反感和敌视。尤其是在李四的教导之下,大伙儿心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早就根深蒂固,也不必上官吩咐,立刻就把这些人圈了起来……
“此一战,锄奸团的孩儿兵尽数覆没于此,不齐斩敌之全族,何以告慰勇士在天之灵?”
这种说法本就是赴死军的传统,尤其是在这一战中,几个孩儿兵死的极其壮烈,无有一人生还。城外千万人马,全都仰仗城里少量的弟兄拼死一博,这才有了以微小代价取得胜利的机会,不杀干了这些敌人的族人,赴死军的弟兄心里始终是有个疙瘩。
“敌每杀我一人,我必以十倍报复。”这是大帅的命令,也是忠诚伯一贯奉行的宗旨,大伙儿做起屠杀之举,也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