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你看我们多齐心
也知道,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我也就这么信了。再有哪个不要脸的再这上头纠缠不清,我第一个替你出头。”唐王终于放下心来,在营帐中转悠了一个大圈子,终于把腿一拍:“藏着掖着夹脑袋夹尾巴的事情我也干不来,有什么话我还是给你直说吧。赴死军原来是什么样,以后还是什么样……”
“唐王,您这话可不地道,赴死军照旧本来就是应当应分的,可不能把这也算是对弟兄们的一个交代吧?”赴死军本来就是我李四的,你现在再把赴死军赏赐给我,岂不是等于什么代价也没有拿出?
“那你说,你到底想怎么了了这档子事情。这他娘叫怎么个事儿啊?这不是让天下人看笑话的么?”唐王根本就不具备谈判者应有的耐性:“你把你的章程拿出来,能应的我当场就应了,应不下来的带回去给圣上拿主意……”
“好,我所求者不外有三。”
“你说,我支棱着耳朵听。”
“其一,由圣上下旨,为战死的弟兄树碑建庙供奉香火血食,无论君臣按时按节祭拜。”
“这个我就可以应你,这么多的好汉子为了咱大明朝血洒疆场,就是受万世供奉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管是万岁还是千岁,拜一拜弟兄们的英灵心里头也踏实。你说第二条吧。”
“其二,由朝廷下旨,准我节制淮西,无论军伍调动、官吏任免、土地财赋等均令出赴死军……”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唐王还是一下子就跳起老高:“我说李家兄弟,你这是裂土之举呀,官吏任免田产税务你都包揽了,你还不就是淮西的土皇帝?再者说来,凤阳为我朝祖宗陵墓之地,怎么也……”
李四也知道自己的嘴巴张的有点大,这等于是公然自立了,小皇帝肯定不会答应。
“这个价码高了?”
“实在是高到了天上去,把价码再降一降。”
来的时候,其实唐王心里已经有底了,朝廷里也准备拿出像模像样的东西来。譬如说分封李四在庐州,反正庐州已经在赴死军实际控制范围之内嘛。
“那也行,看你唐王这么辛苦的来回奔波,我就把价码降一降吧。官吏任免嘛,我会选些合适的人才送报朝廷,至于最后用与不用还是由朝廷拍板儿。”
“这个我不能应你,还得拿回去给我那大侄子皇帝决定。你接着说最后一个要求吧。说成了我也好说说城里头的条件。”
“其三,我想要个护国招讨使的名衔。”
“没有了?”
“难道唐王还想再有?那咱们就再商议一下军费军资的问题……”
“算了吧你,说三条就三条的么,你再说什么我也不听了。”唐王哈哈大笑着说道:“我当你能张多大的嘴呢,不就个是名衔么,我替朝廷应了。”
看唐王如此痛快的满口应承下来,李四微微摇头:“朝廷里还真是缺少有眼光的人才,竟然看不出这里头的玄机……”
“行了,行了,你的三条已经算是应了两条半。我也说说我那大侄子皇帝的意思,你也给我支棱起耳朵好好听着。”
“唐王请讲。”
……
“这个护国招讨使的名衔应不得。”
这样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拿到朝堂去掰掐,而是由几个老东宫和皇帝等亲近之人共同商议。
“唐王,您这话可不地道,赴死军照旧本来就是应当应分的,可不能把这也算是对弟兄们的一个交代吧?”赴死军本来就是我李四的,你现在再把赴死军赏赐给我,岂不是等于什么代价也没有拿出?
“那你说,你到底想怎么了了这档子事情。这他娘叫怎么个事儿啊?这不是让天下人看笑话的么?”唐王根本就不具备谈判者应有的耐性:“你把你的章程拿出来,能应的我当场就应了,应不下来的带回去给圣上拿主意……”
“好,我所求者不外有三。”
“你说,我支棱着耳朵听。”
“其一,由圣上下旨,为战死的弟兄树碑建庙供奉香火血食,无论君臣按时按节祭拜。”
“这个我就可以应你,这么多的好汉子为了咱大明朝血洒疆场,就是受万世供奉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不管是万岁还是千岁,拜一拜弟兄们的英灵心里头也踏实。你说第二条吧。”
“其二,由朝廷下旨,准我节制淮西,无论军伍调动、官吏任免、土地财赋等均令出赴死军……”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唐王还是一下子就跳起老高:“我说李家兄弟,你这是裂土之举呀,官吏任免田产税务你都包揽了,你还不就是淮西的土皇帝?再者说来,凤阳为我朝祖宗陵墓之地,怎么也……”
李四也知道自己的嘴巴张的有点大,这等于是公然自立了,小皇帝肯定不会答应。
“这个价码高了?”
“实在是高到了天上去,把价码再降一降。”
来的时候,其实唐王心里已经有底了,朝廷里也准备拿出像模像样的东西来。譬如说分封李四在庐州,反正庐州已经在赴死军实际控制范围之内嘛。
“那也行,看你唐王这么辛苦的来回奔波,我就把价码降一降吧。官吏任免嘛,我会选些合适的人才送报朝廷,至于最后用与不用还是由朝廷拍板儿。”
“这个我不能应你,还得拿回去给我那大侄子皇帝决定。你接着说最后一个要求吧。说成了我也好说说城里头的条件。”
“其三,我想要个护国招讨使的名衔。”
“没有了?”
“难道唐王还想再有?那咱们就再商议一下军费军资的问题……”
“算了吧你,说三条就三条的么,你再说什么我也不听了。”唐王哈哈大笑着说道:“我当你能张多大的嘴呢,不就个是名衔么,我替朝廷应了。”
看唐王如此痛快的满口应承下来,李四微微摇头:“朝廷里还真是缺少有眼光的人才,竟然看不出这里头的玄机……”
“行了,行了,你的三条已经算是应了两条半。我也说说我那大侄子皇帝的意思,你也给我支棱起耳朵好好听着。”
“唐王请讲。”
……
“这个护国招讨使的名衔应不得。”
这样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拿到朝堂去掰掐,而是由几个老东宫和皇帝等亲近之人共同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