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
�是李四真有染指帝位之意,早就做了。
当初清军渡江弘光南逃,李四大可以以监国代国的名义盘踞南都,然后依托坚固城防死守。
既然在野战当中都能打败鞑子,守城战的把握岂不是更大?
即便是李四忽然改了心思,就真的盯上了金銮殿上的那把龙椅,大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大举攻城,“清君侧”的借口可是朝廷送上门去的。
“你是说……”
“朕以为忠诚伯断断不会行什么逆举。”
唐王还是着急,这可不是小事情,不能光凭借这么点推断就下定论,万一要是出了什么岔子,老朱家的祖宗都得急的活过来:“忠诚伯的忠心我是信得过的,可他手下那些将士要是闹起来,保不齐就有什么乱子出来。当务之急还是赶紧安抚好赴死军……”
“只怕赴死军不是那好安抚的,就算丢几个替罪羊出去,也难有什么效果。赴死军是忠诚伯指掌之间的力量,能让他们甘冒奇险的福斯长江两岸,还能压不下这点事情?”
长平公主眼光中满是诧异,一直以为这个太子弟弟是胸无城府的少年,现在看来,还真是错了。
登上皇位,思考的事情肯定要多一些,眼界也更开阔一些,可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吧?
“是不是有人给万岁出了什么主意?”
小皇帝背后肯定是有高人指点,要不然不会把局面看的如此通透明晰。
兴武小皇帝遥望北方,心思甚是沉重:“赴死军和忠诚伯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会有忠诚伯驾驭不了赴死军的可能。到了这个局面,什么样的封赏也没有用……”
“照你这说,忠诚伯是不会反的。”唐王也看出了点门道来:“只要他不反,怎么样都好说,又是东宫的太子校典,还是咱们大明朝的重臣忠臣,心里头有什么别扭,大伙儿可以坐下来好好念叨念叨。忠诚伯的功劳是摆在那里的,谁也抹不下去,他要什么咱们就给他什么,也就是了,封个王,赐个超品也就齐了嘛。赴死军本来就是忠诚伯的,还要他带着就是了。反正他做的也是打鞑子的事情……”
长平公主仔细捋顺了思路,终于叹息一声:“忠诚伯想要的东西,不好给呀……”
整整两天,朝廷里都没有任何消息。
抗旨不遵,已经是大到了天上去的罪行,诛杀宣旨天使,这可是老百姓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连宣旨的太监都稀里哗啦砍了个干净,这忠诚伯的胆子也忒大了吧。
就这个消息,还是那些京营有这样那样关系的“知情人士”透露出来的。
这样的消息,谁敢信啊?刚开始说的时候,这些所谓的“知情人士”无一例外的被众人大骂一通,挨了揍的也不在少数。
敢说忠诚伯造反,这不是皮痒是什么?揍他个满嘴胡咧咧的,旁边还有人大声鼓掌叫好呢。
可这么说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个都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忠诚伯是怎样奋起一刀砍下宣旨天使的脑袋,又是怎么大呼“大明已亡,取而代之”,说的那叫一个真实,好像当时就在忠诚伯身边一样。
这么说的人越来越多,大伙对忠诚伯的那点希望愈发的单薄起来。
三人成虎,众口烁金。
当大部分人都在说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无论这件事情是多么荒谬,也就成了事�
当初清军渡江弘光南逃,李四大可以以监国代国的名义盘踞南都,然后依托坚固城防死守。
既然在野战当中都能打败鞑子,守城战的把握岂不是更大?
即便是李四忽然改了心思,就真的盯上了金銮殿上的那把龙椅,大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大举攻城,“清君侧”的借口可是朝廷送上门去的。
“你是说……”
“朕以为忠诚伯断断不会行什么逆举。”
唐王还是着急,这可不是小事情,不能光凭借这么点推断就下定论,万一要是出了什么岔子,老朱家的祖宗都得急的活过来:“忠诚伯的忠心我是信得过的,可他手下那些将士要是闹起来,保不齐就有什么乱子出来。当务之急还是赶紧安抚好赴死军……”
“只怕赴死军不是那好安抚的,就算丢几个替罪羊出去,也难有什么效果。赴死军是忠诚伯指掌之间的力量,能让他们甘冒奇险的福斯长江两岸,还能压不下这点事情?”
长平公主眼光中满是诧异,一直以为这个太子弟弟是胸无城府的少年,现在看来,还真是错了。
登上皇位,思考的事情肯定要多一些,眼界也更开阔一些,可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吧?
“是不是有人给万岁出了什么主意?”
小皇帝背后肯定是有高人指点,要不然不会把局面看的如此通透明晰。
兴武小皇帝遥望北方,心思甚是沉重:“赴死军和忠诚伯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不会有忠诚伯驾驭不了赴死军的可能。到了这个局面,什么样的封赏也没有用……”
“照你这说,忠诚伯是不会反的。”唐王也看出了点门道来:“只要他不反,怎么样都好说,又是东宫的太子校典,还是咱们大明朝的重臣忠臣,心里头有什么别扭,大伙儿可以坐下来好好念叨念叨。忠诚伯的功劳是摆在那里的,谁也抹不下去,他要什么咱们就给他什么,也就是了,封个王,赐个超品也就齐了嘛。赴死军本来就是忠诚伯的,还要他带着就是了。反正他做的也是打鞑子的事情……”
长平公主仔细捋顺了思路,终于叹息一声:“忠诚伯想要的东西,不好给呀……”
整整两天,朝廷里都没有任何消息。
抗旨不遵,已经是大到了天上去的罪行,诛杀宣旨天使,这可是老百姓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连宣旨的太监都稀里哗啦砍了个干净,这忠诚伯的胆子也忒大了吧。
就这个消息,还是那些京营有这样那样关系的“知情人士”透露出来的。
这样的消息,谁敢信啊?刚开始说的时候,这些所谓的“知情人士”无一例外的被众人大骂一通,挨了揍的也不在少数。
敢说忠诚伯造反,这不是皮痒是什么?揍他个满嘴胡咧咧的,旁边还有人大声鼓掌叫好呢。
可这么说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个都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忠诚伯是怎样奋起一刀砍下宣旨天使的脑袋,又是怎么大呼“大明已亡,取而代之”,说的那叫一个真实,好像当时就在忠诚伯身边一样。
这么说的人越来越多,大伙对忠诚伯的那点希望愈发的单薄起来。
三人成虎,众口烁金。
当大部分人都在说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无论这件事情是多么荒谬,也就成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