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六十四万种风情
��明的这几百年来,又有几个官员想要真心的做些事情?又有几个能做的成事情?官员的根本就是维持现状,只要局面没有想自己的任上变的更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事情,把现状维持的死死的,就算是上对的起朝廷,中对的起自己,下对的起黎民了。

  就连镇江的总兵官郑芝凤也很直白的表示,镇江为江防重地,尤其是在江面上,不能聚集这么闲散船只,赴死军和这些“闲散船只”必须在限定时间之内离开镇江水面,否则将要强行驱散。

  郑芝凤,郑芝龙的嫡弟,郑成功的叔父,手上掌握一支有相当力量的水军。

  不愿让赴死军和这些百姓入城,未尝没有防范李四的意思,这一点大伙儿都是心知肚明,也不必挑破。

  可仅仅一江之隔的镇江水军,眼见扬州危急而不加援,自然是有朝廷放弃江北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可民间的“闲散船只”都上去了,两浙的水军也过来应景,你堂堂镇江水师,大名鼎鼎的郑家船队却按兵不动,说没有保存实力隔岸观火的意思又有谁会相信?

  “什么他娘的玩意儿,老子们在运河上搏命的时候,他帮子水师都是缩头乌龟。等老子们把扬州的局面解开了,孙子们就都露了头,早干什么去了?”

  “狗屁的水师,真要有本事早就驾着兵船增援江北了,看着扬州要遭难还缩在镇江,还他娘什么水师?连老子的渔船都不如。”

  “老子们把事情办了,水师就出来了,还嚷嚷着赶我们走,这他娘是什么世道!”

  骂归骂,可骂的再难听,又有什么用?

  对于郑家水师这样自成一个体系的力量,李四还真没有什么想法,反正也没有打算在镇江如何如何,更不想把这支还算强大的水师收归己用,根本也拿不过来嘛。

  既然扬州都破了,江北算是丢的干干净净,清军肯定是要急于渡江南下。

  这样的局势下,清军的目标就是瞎子也能看出来了,除了南京还是南京!

  就在凌晨天色最暗水汽最重的时候,李四传令诸营:原地休整之后,立即离开镇江。

  离开镇江之后要去哪里,李四没有明说。

  李四不说大伙儿也清楚着呢。

  多铎的清军在江北只得到一座还在熊熊燃烧的废墟之城,花费这么长久的时日,折损兵将数万连口扬州的凉水都喝不上,肯定在江北急的直蹦跶。更肯定是鞑子要急吼吼的渡江,用掏心战术的老法子对待江南的小朝廷。

  当初鞑子入关,就是用的掏心战术,这回也跑不了还是这个老路数。

  淮扬经营这么久都守不住,南京是什么德行也就可想而知了。

  弘光帝整天搜癞蛤蟆刮雀舌头,听说是在炼制虎狼之药,在民间“蛤蟆天子”的诨号早就传开了。如今大战在即,这个癞蛤蟆皇帝又忙着征选秀女佳丽,说是要立后宫之主。

  可选皇后哪见过这么个选法的?谁家有好看的大姑娘就黑不说白不说的拉走,闹的江南乌烟瘴气怨声载道。

  听南京的百姓盛传,这位癞蛤蟆天子祸害起童男童女来,可是一绝,每天都有好几具幼小的尸体用布包裹着丢出皇宫。

  上梁不正下梁还能不歪?弘光朝的重臣们除了捞钱就是党争,别的本事要一点没有一点,这样的朝廷还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鞑子大军?

  江北好歹还有个气节凛然的史可法,江南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