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甲兵只在你心中
��以应付。我也和鳌拜等先帝几位重臣商量过,都认为当断了汉人的根本,剃其发易其服已势在必行,否则难彰我大清之威,难灭伪明之余遗……”

  “我大清初定,前明尚有江南半壁,豫亲王又在扬州僵持不下,我以为此事不宜颁行薙发令,以免弄的民怨沸腾。”孝庄尽量使自己的语气更平和委婉一些,也尽量做出不在意的样子:“在入关之初,摄政王不也说过君之道为存百姓之先的么?”

  “哈哈,你倒是还记的,那是咱们刚刚入关立足未稳的时候,不得不暂时放纵那些汉人。如今咱们大清士马雄壮,还怕什么百姓不百姓的?想留发的我就砍了他的脑袋,看他还怎么民怨沸腾。汉人软弱,一见到血就顺从了。”多尔关说出这么急切颁布实行薙发令的直接目的:“多铎在扬州遇阻,天下人必然以为江南还有希望,南明心存二想。我就是要用刀子逼迫他们剃发,断了他们的念想。只要剃了发,就是我大清的好奴才,若是不剃发就统统砍了。我大明扫荡天下,还怕几个乱民不成?”

  预料中传檄可下的扬州正激烈抵抗,这场战事越来越有旷日持久的征兆,在政治意义上已经打破了满人无敌的神话,难免让北地的汉人心存故国,这才是多尔衮急切要推行薙发令的根本原因。

  “怕是不怕的,咱们的摄政王怕过哪个?”孝庄很得体的开个小小玩笑,嫣然一笑到:“不过我听着洪承畴的意思也不是没有道理。当前局面于我大清有利,不宜推行激烈之策,万事求稳求缓为要……”

  “哈哈,你也不能总是听那些汉人的,若是一味的求缓,咱们现在还在关外呢。说什么求缓,若是求缓,现如今的大清皇帝能是福临?”

  “当初先帝……驾崩之时……”在这个世界上,也只有这一男一女最清楚皇太极的真正死因。不过皇太极死了也就死了,现在还有谁敢追究这个事情?最重要的保住福临的皇位。

  以多尔衮的实力,就算是废了福临也是轻而易举。

  孝庄诚恳的说道:“先帝仓促而去,内乱陡生,我孤儿寡母眼看就有不忍言之祸。若非摄政王力排众议,我们母子哪能有今日?我时常对皇帝说起摄政王的恩惠,无论如何都难酬摄政王之功,我琢磨着在叔父摄政王前面再加个皇字,称为皇叔父摄政王,如何?”

  虽然孝庄心思聪慧善于制衡,但在多尔衮绝对的实力面前,几次攻守俱是无功而返,只得做出可怜巴巴的低下姿态,做出感恩戴德的模样

  “皇叔父摄政王,好像有点意思。”多尔衮起身坐在孝庄身侧,孝庄微微躲闪着身子,早被多尔关伸臂揽住腰身:“不如把那个叔子去掉,就叫皇父摄政王,岂不是更加合适?”

  被多尔衮揽住,孝庄挣扎几下却没有争脱,又不敢过份拂了多尔衮的心思,只好低声哀求:“别,别这样,这是在乾清宫呢,别让孩子们看到了。”

  “皇帝,你们都出去,我和太后有重要的事情要做。”

  小皇帝福临不管违背多尔衮,和娜木柊出去,剩余的宫人都知道要发生什么,赶紧躬身退下。

  沉重宽大的宫门在指压吱呀的声响中关闭,暖阁中只余下孝庄和多尔衮二人。

  孝庄还是有些畏缩,小声道:“这……这不好吧,不如以后……”

  “什么以后,我的玉儿,我可等不得了。”多尔衮迫不及待的抱住孝庄亲嘴儿扯裤子,然后翻身压上……

  “太后在和摄政王说军国大事么?”娜木柊好奇的问道:“为什么把你也赶出来了,你可是皇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