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进山转悠,重大的损失不可能出现,但是赴死军的给养肯定是要中断,而且大半个后勤补给线就要面临重大考验。
但是阿济格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咬死了李自成的屁股,把主要精力放在流窜进鄂的农民军身上。
满洲人深知闯军的本质,唯恐李自成如枯荣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铁了心的要斩草除根斩尽杀绝。
清军没有沿江大举内犯,着实让老神鬼抹去一把冷汗,心中悬着的巨石也放了下来,在欣喜若狂的大呼“鞑子无谋”的同时,更加佩服李四的大局观。
当初李四抽调赴死军主力增援扬州,事无巨细都有交代,唯独没有提起近在咫尺的阿济格大军,可见忠诚伯早就料到阿济格的战略方向。
“李四这个家伙,还真是有眼光的。”每当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无论局面如何凶险,李四还从来没有错过,连老神棍也开始怀疑:“莫非李四真的有未卜先知之能?”
湖北的阿济格部没有顺江水而下,而是继续追击闯军不给其喘息之机,这本人就是满洲核心层面的既定方阵,阿济格这么做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左部的投靠是一个意外,是整个满洲高层都没有想到的时候,在这个十分有利的情况下,阿济格不可能看不到夹击江南这么大的一个战略机会。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另有原因,除牵扯到满洲各部之间固有的利益纠葛之外,更是满清入关之初各派系之间存在争斗的一种必然表现。
夹击江南,一举灭亡南明小朝廷这样灭人国的功劳,最后肯定要算在多铎系人马的头上,其中的政治利益巨大。身为摄政王多尔衮的兄长,野心未必就比多尔衮小了,牵扯到政治利益的时候,断然不会去成全多铎。在阿济格的内心深处,未尝没有让多铎在扬州碰一鼻子灰的想法。最好扬州再多抵抗几个月,最好是豪格系人马在孝庄皇太后(那时候肯定不是这个称呼,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和便于理解而已,考据党退散)和小皇帝面前多吹吹风……
最好的结局就是能让豪格系换下多铎系人马,完成一统江南的大业,那时候夹击江南起码可以从豪格手里硬抢一半的利益过来……
多铎有多尔衮撑腰,想从他嘴里抢食吃,只怕连一根毛也抢不到。
受历史和眼光的双重局限,老神棍魏无牙看不到满洲人背后的种种内斗。在感慨李四的大智如妖之时,能把目光投向南京已经算是很有大局观念了。
每当想起南京,老神棍的不由自主的坏笑:“嘿嘿,不知道南京那边的风潮闹起来没有?应该折腾起来了吧?”
南京。
兴善寺。
山门外早围拢上来成百上千的百姓,一个个伸直了颈子把眼珠子瞪的大大,唯恐错过这百年难遇的好戏。
“兄弟,有甚的好看头?”
“唐王要硬闯兴善寺,想是要去见太子的,把手的官兵不让,眼看着就要动手了……已经动上手了,快看,快看。”看热闹的从来也不嫌事情大,跟着一声声的起哄叫好,老百姓们好的就是这个调调儿。
在天子脚下明目张胆的殴打官兵,这样的好戏怎么能错过。
“兄弟,让开一点给我瞅瞅呗,啊!,这一巴掌有力气,看那架势唐王还是个练家子哩。”
“可不怎的,唐王千岁在道上也是有了名的好汉子,据说是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的本事……”
后来者赶紧询问:“唐王身后那个女娃娃是哪个?看模样来头不小哇
但是阿济格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咬死了李自成的屁股,把主要精力放在流窜进鄂的农民军身上。
满洲人深知闯军的本质,唯恐李自成如枯荣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铁了心的要斩草除根斩尽杀绝。
清军没有沿江大举内犯,着实让老神鬼抹去一把冷汗,心中悬着的巨石也放了下来,在欣喜若狂的大呼“鞑子无谋”的同时,更加佩服李四的大局观。
当初李四抽调赴死军主力增援扬州,事无巨细都有交代,唯独没有提起近在咫尺的阿济格大军,可见忠诚伯早就料到阿济格的战略方向。
“李四这个家伙,还真是有眼光的。”每当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无论局面如何凶险,李四还从来没有错过,连老神棍也开始怀疑:“莫非李四真的有未卜先知之能?”
湖北的阿济格部没有顺江水而下,而是继续追击闯军不给其喘息之机,这本人就是满洲核心层面的既定方阵,阿济格这么做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左部的投靠是一个意外,是整个满洲高层都没有想到的时候,在这个十分有利的情况下,阿济格不可能看不到夹击江南这么大的一个战略机会。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另有原因,除牵扯到满洲各部之间固有的利益纠葛之外,更是满清入关之初各派系之间存在争斗的一种必然表现。
夹击江南,一举灭亡南明小朝廷这样灭人国的功劳,最后肯定要算在多铎系人马的头上,其中的政治利益巨大。身为摄政王多尔衮的兄长,野心未必就比多尔衮小了,牵扯到政治利益的时候,断然不会去成全多铎。在阿济格的内心深处,未尝没有让多铎在扬州碰一鼻子灰的想法。最好扬州再多抵抗几个月,最好是豪格系人马在孝庄皇太后(那时候肯定不是这个称呼,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和便于理解而已,考据党退散)和小皇帝面前多吹吹风……
最好的结局就是能让豪格系换下多铎系人马,完成一统江南的大业,那时候夹击江南起码可以从豪格手里硬抢一半的利益过来……
多铎有多尔衮撑腰,想从他嘴里抢食吃,只怕连一根毛也抢不到。
受历史和眼光的双重局限,老神棍魏无牙看不到满洲人背后的种种内斗。在感慨李四的大智如妖之时,能把目光投向南京已经算是很有大局观念了。
每当想起南京,老神棍的不由自主的坏笑:“嘿嘿,不知道南京那边的风潮闹起来没有?应该折腾起来了吧?”
南京。
兴善寺。
山门外早围拢上来成百上千的百姓,一个个伸直了颈子把眼珠子瞪的大大,唯恐错过这百年难遇的好戏。
“兄弟,有甚的好看头?”
“唐王要硬闯兴善寺,想是要去见太子的,把手的官兵不让,眼看着就要动手了……已经动上手了,快看,快看。”看热闹的从来也不嫌事情大,跟着一声声的起哄叫好,老百姓们好的就是这个调调儿。
在天子脚下明目张胆的殴打官兵,这样的好戏怎么能错过。
“兄弟,让开一点给我瞅瞅呗,啊!,这一巴掌有力气,看那架势唐王还是个练家子哩。”
“可不怎的,唐王千岁在道上也是有了名的好汉子,据说是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的本事……”
后来者赶紧询问:“唐王身后那个女娃娃是哪个?看模样来头不小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