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密云将雨卷扬州
�血的投身其中?

  就是因为家里有个儿子,就是因为不想儿子有个三长两短,赵得逯才顶替儿子上了城头,拿起了武器。

  要是有机会在家里猫着,谁愿意上来拿命来搏?虽然大家都知道与城池共存亡的道理,谁不不想多活一会儿呢?

  “二十万?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不过只要是鞑子说的,咱们就都信不得。既然鞑子说是有二十万,那就绝对到不了这个数目。”从来都是在运河上挖泥清污一辈子也没有上过战场的赵得逯,仿佛是个经年的老兵一样,摆出经验十分丰富的样子,对手下的年轻新兵解释:“我看鞑子也就是虚张声势,能有个十万八万的人马就顶破天了。”

  “在理,说的在理,要不说怎么就让老哥你做小旗长呢。”手下的新兵不轻不重的奉承了赵得逯几句,忽然问道:“老哥你瞅瞅远处,鞑子是在干啥?”

  远处的清军正忙忙碌碌的来回奔走,伐木者有之,搭台建造者有之,只不过因为隔的太远,看不出鞑子是在鼓捣什么玩意儿。

  “云梯,肯定是云梯,攻城的时候要用。”赵得逯好象真是经验丰富的老兵一样:“真要是打起来,云梯这东西就是祸害,只要鞑子的梯子一搭过来,咱们爷们立刻就推出去……”

  以赵得逯的军事素养,也就知道个云梯而已。挖了大半辈子河泥的赵得逯还简单幼稚的把云梯理解成大号的梯子,只要轻轻一推就可以荡开。

  就这样的水平,在临时招募的新兵当中也算中等偏上了。

  “那你说鞑子能攻进来不?”

  “攻个屁,鞑子要是真有把握攻进来,早就击鼓攻城了,还用等到今天?鞑子越是磨磨蹭蹭,就越说明没有打进来的把握,攻城不是人多就能成事情的。”

  赵得逯这种似是而非的解释更多是在安慰自己,但不能否认的是也起到了很大的稳定军心的作用。尤其是身边这些头一回见这种阵仗的新兵,还真的相信这个赵得逯这种“专家”。

  “来了,鞑子来了。”

  昨天还是升斗小民今天刚刚成为守城士卒的新兵咋咋呼呼的大喊大叫,身为最低级军官的赵得逯心里猛的一激灵,顺手就抄起身边的大钩枪……

  “穷嚷嚷什么?唬的老子不能安生。”城外如常,远处的清军依旧,根本就没有任何动静。

  “你看。”

  顺着新兵所指,果然见到一骑从清营中出,飞速靠近城池。

  靠的近了,才见到来者穿的不是甲胄武铠,而是一身文装,嘴里还在高喊着什么。

  “怎么就过来一个?这是什么个意思?”

  “来劝降的。”从来就没有说对过的赵得逯难得说对了一回。

  来者还真的是来劝降的,当然不是来劝降赵得逯这样的无名小卒,而是过来劝淮扬督师史可法投降的。

  这些日子,鞑子每天都以强攻硬弩往城头上射劝降书,最多的时候曾达一天五封。史可法看也不看,就当众焚毁,以坚众人守城之心,以明自己于城共存亡之志。

  至于遣使过来劝降,这还是头一回。

  来的是原大明孟津州治孟效生。

  孟效生者,当年手中一杆妙笔如刀似剑,激烈抨击魏忠贤等阉党人物,虽数度沉浮起落,却享有大名。在崇祯四年再度启用,代朝廷牧孟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