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有唱高调的就有下黑手的
而两浙、福建、甚至远在广南的各藩王也开始异口同声起来,隔空大骂弘光行“逆悖之事”。
要说骂人的功夫,谁也没有江南士林的学子们更高,在东林人在暗中撺掇下,这些读书种子的吐沫星子能把南京淹没。
大家都在唱高调,而且调门一个比一个高,骂的一个比一个难听……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瞎子也能看出来弘光朝是犯了众怒,越是这样太子反而越安全。无论是对于弘光帝还是对于马士英,太子成了一个真正的麻烦。
太子只要有个三长两短,无论是不是弘光君臣下的手,后果肯定是要南京方面来承担的。
至于南京的君君臣臣如何焦头烂额的四下救火,李四根本就不关心。
在这次风潮中,赴死军不仅亮出了自己正统的金字招牌,更把实际控制范围往东拓展了一百几十里。一旦江南有任何变动,朝夕之间就可以能直抵长江。
对于李四这种明目张胆的行径,大伙都选择性的装聋作哑。现在太子的事情正在风口浪尖上,谁也不好在这个时候指责作为太子最铁靠的赴死军,唯恐稍有不慎就成为众人的标靶或者干脆成了替罪羊。
大义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展露出来。
作为赴死军的领袖,李四已经很少过问下面的一些细节,刻意的扶植一批军中的少壮派,这样的结果就是李四本人不必再如以前那样事必躬亲,可以腾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处理一些政务和财务等非军事事宜。
新近扶植起来的少壮派绝对的李四最铁杆的下属,直接对忠诚伯本人负责,至于其他人的命令……没有人去理会其他人。
现在的忠诚伯李四,不仅牢牢掌控赴死军的军权,而且直接控制着地方上的人事、财政、后勤等一切大权。
在赴死军控制的区域之内,没有经过这位忠诚伯的允许,什么事情也别想办成。
对于李四如此的独断专权,人们反而接受的很自然。
在这个混乱的灾难年代,所有都希望有一个强势的英雄来领导他们。而李四的个人威望和对大局的准确判断,成为这个庞大团体最天然的领袖人物。
现在的李四虽然只拥有一片狭长的地盘,其实和小朝廷的四镇也差不多,只不过这个团体更加自由而已,没有江北各镇那么多的顾忌。
“镇南呐,准备的怎么样了?”
孩儿兵头目镇南扬起硕大的头颅,尽可能的把小胸脯挺的更高:“亲爹,这是我挑选的人手,绝对可靠。”
现在的孩儿兵已经演化成为三股大小不等的分支,死狗那一部分已经跟随太子去了南京,七斤成了李四的个人侍卫,剩余的镇南统领着童子军中绝大部分孩儿兵。
孩儿兵的忠诚是最绝对也是最纯粹的,这些半大孩子还不大懂许多国家民族的大道理,就认一个死理儿:李四就是亲爹亲娘,亲爹交代的事情就是上刀山也要办到。
自从昨天晚上把镇南叫到私人府邸之后,小小镇南就知道亲爹要自己做很重要的事情,按照李四的命令连夜挑选童子军中的悍者回来复命。
面前是一桌丰盛的酒宴,酒还是热水中温着。
李四也不起身,就那么半躺在椅子上,锋锐的目光扫过镇南和这七个孩儿兵。
烛火映照之下,孩儿兵臂膀上的袖标殷红如血。
要说骂人的功夫,谁也没有江南士林的学子们更高,在东林人在暗中撺掇下,这些读书种子的吐沫星子能把南京淹没。
大家都在唱高调,而且调门一个比一个高,骂的一个比一个难听……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瞎子也能看出来弘光朝是犯了众怒,越是这样太子反而越安全。无论是对于弘光帝还是对于马士英,太子成了一个真正的麻烦。
太子只要有个三长两短,无论是不是弘光君臣下的手,后果肯定是要南京方面来承担的。
至于南京的君君臣臣如何焦头烂额的四下救火,李四根本就不关心。
在这次风潮中,赴死军不仅亮出了自己正统的金字招牌,更把实际控制范围往东拓展了一百几十里。一旦江南有任何变动,朝夕之间就可以能直抵长江。
对于李四这种明目张胆的行径,大伙都选择性的装聋作哑。现在太子的事情正在风口浪尖上,谁也不好在这个时候指责作为太子最铁靠的赴死军,唯恐稍有不慎就成为众人的标靶或者干脆成了替罪羊。
大义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展露出来。
作为赴死军的领袖,李四已经很少过问下面的一些细节,刻意的扶植一批军中的少壮派,这样的结果就是李四本人不必再如以前那样事必躬亲,可以腾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处理一些政务和财务等非军事事宜。
新近扶植起来的少壮派绝对的李四最铁杆的下属,直接对忠诚伯本人负责,至于其他人的命令……没有人去理会其他人。
现在的忠诚伯李四,不仅牢牢掌控赴死军的军权,而且直接控制着地方上的人事、财政、后勤等一切大权。
在赴死军控制的区域之内,没有经过这位忠诚伯的允许,什么事情也别想办成。
对于李四如此的独断专权,人们反而接受的很自然。
在这个混乱的灾难年代,所有都希望有一个强势的英雄来领导他们。而李四的个人威望和对大局的准确判断,成为这个庞大团体最天然的领袖人物。
现在的李四虽然只拥有一片狭长的地盘,其实和小朝廷的四镇也差不多,只不过这个团体更加自由而已,没有江北各镇那么多的顾忌。
“镇南呐,准备的怎么样了?”
孩儿兵头目镇南扬起硕大的头颅,尽可能的把小胸脯挺的更高:“亲爹,这是我挑选的人手,绝对可靠。”
现在的孩儿兵已经演化成为三股大小不等的分支,死狗那一部分已经跟随太子去了南京,七斤成了李四的个人侍卫,剩余的镇南统领着童子军中绝大部分孩儿兵。
孩儿兵的忠诚是最绝对也是最纯粹的,这些半大孩子还不大懂许多国家民族的大道理,就认一个死理儿:李四就是亲爹亲娘,亲爹交代的事情就是上刀山也要办到。
自从昨天晚上把镇南叫到私人府邸之后,小小镇南就知道亲爹要自己做很重要的事情,按照李四的命令连夜挑选童子军中的悍者回来复命。
面前是一桌丰盛的酒宴,酒还是热水中温着。
李四也不起身,就那么半躺在椅子上,锋锐的目光扫过镇南和这七个孩儿兵。
烛火映照之下,孩儿兵臂膀上的袖标殷红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