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冬瓜蘸黑酱,杀器呀
��到微不足道的地步。

  太子要做的是如何才能取代弘光,如何统领江南百万雄兵收复河山,哪里有那闲工夫在这种小事情上纠缠。

  种种原因纠集之下,李四的战略布置畅通无阻。

  现在赴死军的士气简直要爆棚,即便是最为保守的那些人也整天吼叫着要打仗。

  不打仗怎么可以?不打仗就分不到田地,不打仗自己的婆姨娃娃就没有别人吃的好。做了几辈子佃户的人们要是不打仗就成不了地主,就是死后也没有脸面去见地下的祖宗。

  打仗,一定要打仗!

  至于打败……门儿都没有哇。

  当年的赴死军衣甲皆无,仅仅几百人就全歼了天下最为精锐的满洲披甲。经过这一年的发展,赴死军已经壮大到万人规模,大部分都装备了皮甲,又有各种新式武器层出不穷,俨然就是天下第一强兵。

  从户村队时代一直到现在的敢战强军,赴死军就是不败金身。

  这样的士气这样的装备,又有李大战神如妖般的智慧,就是想败也败不了哇。

  因为赴死军一直注重新式武器的研发,而这种研发又统计进军功之中,最直观的效果就是现在的赴死军拥有最庞大的新式武器系统。

  尤其是占据舒城以后,具备了以前不具备的条件,“科研”成果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

  在五花八门的发明中,大部分不具备实际意义,但是也有不少具有积极效果。

  譬如地雷。

  地雷这个东西在大明朝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儿,当年戚继光就曾用这东西成批量的配备军队,而且是极其先进的踏压式地雷。

  经过人们悉心改进之后,小柳筐那么大的戚家地雷浓缩为冬瓜大小,也更加的灵敏。填装细小的铁丸之后,杀伤范围大大增加。

  经过试验,这种新式地雷虽然还不能直接杀死重装敌人,起码能够造成巨大伤害,给敌人制造数量恐怖的伤兵。

  战死的敌人或许会激发敌人的士气,但哀嚎翻滚的伤员绝对能极大打击士气,给敌人后勤造成巨大压力。

  在战场上,死一个敌人只能使对方减少一个作战单位。而制造一个伤兵却能让敌人腾出起码两个战斗单位。

  太划算了。

  何况地雷最根本的作用并非直接杀伤,而是起到迟滞、恐吓的作用。

  在合适的地点制造雷区,即使是不能给敌人造成任何伤害,也能让整队的敌人进展缓慢。

  当这种改进型的地雷批量生产的时候,李四亲自命名为“轰天火雷”。

  很拉风的名字。

  但是赴死军的这些士卒大多不识字,也体会不到这个名字当中所蕴含的那种威风霸气。以他们农民的眼光来看,这物件儿就应该叫“铁冬瓜”。

  很快,“铁冬瓜“这个土的掉渣的名字就取代了李四辛苦想出来的“轰天火雷”。

  还有比较使用的一点就是对于毒药的改进。

  在这个时代,在武器上蘸毒很为人所不齿,简直就是下三滥的行为。

  可李四没有那么多讲究,更不想留下什么“仁义之师“的美名。战争,根本的根本还是如何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