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把脑袋埋进沙子的肥猪
想调离闯军的重灾区湖北。左部的那八十万大军到了南京谁还能制的住?绝对不能这么干,让袒护东林的左良玉和闯贼死掐去吧,最好是掐到死才好。

  所以马士英在第一时间否决了东林领袖钱谦益的意见,而且说的理由更是冠冕堂皇,丝毫也不露出为己谋私的意思:“借建虏之力击闯贼乃我朝既定之根本大策,若左部轻动,则闯贼必南窜至江南……”

  弘光帝最怕的是闯贼下到江南,听到马士英危言耸听的话语,脸上白嫩如妇人一般的肌肤顿时就是一抽,赶紧问计于马士英这位拥立首勋:“那该当如何?”

  “南京之地,虎踞龙蟠,千年形胜,当年太祖皇帝进取天下之地,谅贼虏不敢近……”

  “万一……万一闯贼或者建虏欲下至江南……”

  “没有万一。”马士英极有自信的说道:“如今贼虏互搏,正中我朝驱虎吞狼之计,待到贼虏虚弱之时,陛下可做收渔翁之利。即便是贼虏意欲下至江南,前有淮河诸将,中有江北四镇雄兵三十万,后有长江天险。无论贼虏,纵是肋生双翼也难过江……”

  经过马士英这么一分析,无论是闯贼还是建虏,就算是天兵天将也没有可能打过来。弘光帝顿时放心许多:只要能保住这江南半壁,就算是最好的局面,至于收复北地……最多是喊喊口号罢了,真要收复还是留给子孙后代吧。

  反正坐拥江南半壁,手掌天下财赋之地,收复北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大可以先享受几十年,把光复河山的荣光留给后代子孙吧。

  崇祯皇帝的简朴勤勉,弘光的奢侈懒惰,简直是一个绝大的反差。

  如若九泉之下的崇祯皇帝知道自己的继任者是这样的一个货色,一定会气的从棺材里跳起来三尺高。

  马士英,作为拥立弘光帝的最大功臣,他最得意的事情就是专权。

  虽然连近在咫尺的江北四镇都不鸟他,可在南京城,他的话还是管用的,起码能够让弘光帝这头肥猪很听话。

  东林党人本就无心拥立名声差到极点的福王,只不过是阴差阳错福王才转正成了弘光帝(朱家的王爷很多,崇祯一死都想继位,福王称帝的过程确实存在很多巧合和侥幸,因为这不是本书的侧重点,所以不做详细描述)。这让一直以来以深明大义自居的东林党人耿耿于怀,却又无可奈何。

  “陛下,近来市井之间多有传闻,都在风传大行皇帝之太子已到舒城,不日即将率军前来南京……”东林领袖钱谦益很愿意在这个时候给弘光帝找麻烦,故意把话说了一半,斜着眼睛看马士英的反应。

  “大行皇帝之太子一说并非全是风传之谣言,太子率军占据舒城,并于大行皇帝任命之东宫学官联名上书陛下……”前吏部尚书姜曰广赶紧拿出太子的书信。

  “大行皇帝?太子?”弘光帝洁白细嫩的肌肤波浪一般好一阵子颤动,终于想明白了这些人说的太子是谁:“太子来了?这……将如何容朕?”

  太子是正式的大明储君,崇祯一死,无论是法统还是血缘,太子都是第一皇位继承人。

  当初福王称帝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过太子生死不明,宜详细察访。马士英和福王也做了些表明上的工作,然后就说太子死于乱军之中,福王才有机会转正为弘光帝。

  如今太子来了,弘光帝怎么办?难道退位继续去做他以前做过的福王?

  “太子是真是伪尚且不知,如何称之为太子?”弘光帝是自己一手拥立起来的,自然不能受到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