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乡巴佬进京
��这事儿吧,还得怨咱,咱也认了,但老板您这价钱也太离谱了。”

  “我这真没乱开价呀。”老板一脸苦相的叫来伙计,那伙计也是精明人,马上拿过来一张发票,老板说道:“这东西是从潘家园淘来的,发票都在这里呢?买价四十五万,算了,也不说五十万了,我也亏点,收您四十六万吧。”

  青年天津人立即说道:“谁知道你介是真是假?你要发票我随手开个几百万都成。”

  “你给我住嘴!”老年天津人这边一吼,愣头青马上不再说话,呆一边去了。

  老年天津人随便捡起一片碎片看了看裂缝处,再看了看那块残留着楷书款识的底,说道:“确实是真的,按现在行情,明代民窑梨壶的价格不过二十万,您开五十万有些说不过去吧?”怎么辨别瓷器容易,打碎了看,有经验的人一看胎质就看得出来,只是这代价未免太大了一点。

  中年天津人帮腔道:“我告你了啊,别瞅我们是外地的,就揪着小辫儿讹人啊!”

  老板马上说道:“谁讹人呢?这可是天顺七年的,怎么能等同于其他明代民窑。”

  老年天津人说道:“您最好还是开个实价出来,大家好说话,我这是不想麻烦,要拿去鉴定的话,里里外外又得费周折。”

  门边的唐风略一点头,这老人实在,他年近古稀,一身衣裤质量都挺好,就是洗得有些泛白,脚上穿着一双布鞋。但凡出来淘文物的,穷不到什么地方去,大概这位老人跟唐风他们家老头一样,就是舍不得吃穿。唉,唐风想起自家那倔老头,一辈子辛辛苦苦,就没享过什么福,哎,麻烦您老人家再等等,您孙子我一旦飞黄腾达,立马就接您老来北京。

  老板摇着头说道:“我开实价您又不相信,我有什么办法。”

  老人说道:“那好,我也不跟你蘑菇,琉璃厂西边不有一间真宝轩吗,拿到那里去鉴定,这京津塘谁不知道黄老爷子的字号。”

  唐风明白,出门在外最怕遇上这种麻烦,本地人耗得起时间,但外地人耗不起。怪不得火车站周围的店家都把货物放老边儿上,就等着有人碰瓷儿呢。

  “真宝轩,那不行,他那儿的鉴定不具法律依据。”老板摇着头说道。

  一边围观的群众好像没有偏向这位老板,人群中有人说道:“黄老爷子的铺子可是百年老店,从来没有走过眼,拿过去看准没错儿。”

  “还鉴定个啥啊,人老人实在,这东西碎都碎了,你就便宜一点算了。”

  “就是,人都说愿意赔二十万,这就不少了,别难为咱天津卫的老乡!”

  老板瞪向人群,不悦的说道:“哪来这么多碎嘴子呢?都一边凉快去,看什么热闹。”

  “吁~~”看热闹的人都在嘘他,北京人其他不敢说,就是嘴贫能侃,遇到这种事儿特喜欢起哄,政治中心嘛,讲的就是民主。

  “不能便宜,那就得按照实价赔偿人家的损失,别说一明代梨壶,就是元青花也得这样,不能坏了规矩!”

  众人一起望向说话的人,这人干瘦干瘦的,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他上身穿着运动t恤,下身套运动裤,脚下穿着一双运动鞋。这一身吧,都是国产品牌货,挂在专卖店橱窗里挺好看,但穿到他身上总觉得别扭,一看就不是首都人。

  嘿,这哪来的乡巴佬啊,满嘴跑火车,存心来给首都人民抹黑的吧,眼瞅着就十一了。

  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