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横生意外
图表述清楚。公司的人都互相看着,脸上神情各异。

  曹宇对我自减股份的做法第一个表示反对,其他人也是说法不一。

  这时郑廷洲嘴角含笑,饶有兴趣地看着我:“逸诚,我们现在该称你董事长吧。在这种场合发言,要注意分寸,就不要兄弟兄弟的了,你是公司的创始人,而我们是一家现代化的高科技企业,怎么弄得听上去跟占山为王一样?”

  这一席话既出,大家都纷纷笑了起来,气氛一时缓和。我不由暗叹他的“狡猾”,不愧是个商场老手,很善于把握谈话的技巧。不仅让大家觉得轻松,也算悄悄给我提出意见,指出言语中不恰当的地方。

  郑大哥是个难对付的家伙,我需要多向他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如果哪天跟他做了竞争对手,还真不是一般的麻烦,至少目前还难是他的对手。

  他继续说道:“域董事长想必已经成竹在胸了,把想法痛痛快快地说出来,大家再一起商量商量。”

  从刚才的震惊中回过神来,既是董事长,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该有个样子,尤其是在这样的正式场合。怎么听来听去,倒好象郑大哥在主持会议了,以后真得加倍注意了。

  正准备继续说下去的功夫,郑廷洲又出人意料地打开了随身的皮包,拿出了几份材料:“我这儿有样东西,大家先看看。”

  接过来仔细一看,原来是份我们公司的评估报告。

  评估内容是关于公司资产的,由一家有名的审核机构所做:有形的加上无形的,市值已经接近二千万。

  我心中做了一下计较,公司目前的固定资产加起来尚不足千万。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到了二千万,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原来外界对我们已经如此认同,难怪郑大哥一开始就表现出我越乎意料的满意。

  如此一说,他早期的投资,理论上的收益已经非常可观。那么开始会说出那样的一番话也就不足为奇了,郑大哥真是有备而来。

  这份报告,让我在欣喜之余,更明白了资本投资家永远都不会是真的“慈善家”。

  起初还天真地以为他的富余资金比较多,又看在逄妍的面子上,不过想帮我们一把,事实也许远非如此吧。

  他现在及时出手,拿出报告,看似是为我的观点增加了说服力。可为什么早不拿,晚不拿,偏偏到了这时才拿出来?

  以后更得加倍的小心,再次告诫自己。如果以后前景不乐观,说不定就会被无情的“资本”噬上一口,只怕那时的情形就不会象现在了。

  交情归交情,经商归经商,永远都是两码事儿,不能混为一谈。

  郑廷洲此时的做法,显然他早有这种考虑,不过更能沉得住气,借我的口提出来了而已。难道他猜到了我的心思?

  虽然这样想了,对他的做法,却没太往心里去。不管谁提出来,都是一样,这也证明了“英雄所见略同”嘛。

  可以理解,他的用意是好的,公司利益高于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这样想想,觉得更有必要做出重大变革,也可以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

  很多大公司的惯例,为了加强领导层的核心凝聚力,一般都给他们一定的股份,增加认同感,我的想法也是基于这种考虑,既然觉得自己这样做是对的,就进一步做了阐述。

  作为最大的二个股东,起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