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对于俘虏的处置
�对这个更是要小心谨慎,今后大军入关,这种处置俘虏的事情还要不断的发生,自己不能贸然的决断,刘顺骅把自己的多方面的考虑写成了文案,派快马传递到目前的军事中枢辽阳,等待江峰和他那些高级军官的处置。

  当然这个举措不能和下面那些奴隶商人们说,这些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官场的关窍,你这里这件事情去请示江峰,他们就能理解成,你华州首辅刘顺骅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主,今后也不用找你了,这么闹腾起来,今后什么也都不用做了。

  快马传递,沿途驿站早就是备好了壮健的马匹,速度飞快,刘顺骅的文书到了江峰的手里之后,很是被重视。

  这么多的俘虏对于江峰也是很头疼的问题,看着好像是快要十万的壮劳力,但是军队的搬运民夫伙计,还不能让他们去做,生怕会出现什么问题,到时候还要费力的弹压,广宁的明军大部分都是蓟镇的兵马,不能分配到地方上去作为平民。

  目前来说,这些俘虏消耗的粮草还都是广宁和周围的卫所被打下来之后,所缴获的战利品,所以现在还没有让华州军花钱,不过眼看着也消耗不了太长时间了。

  看到刘顺骅把他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江峰也是深以为然,他目前头疼的事情并不是什么行军打仗,反倒是这种民生政治的问题,在和大明进行战争之前,华州的每个人都是战战兢兢,生怕有一步走错就是万劫不复。

  到了今天这个局面,就连最谨慎的谋士刘十二都是极为的乐观,华州目前最起码已经可以保有辽镇,以山海关为屏障,海上的战舰作为支援,明军根本不可能通过下载的辽西走廊,辽镇,华州,关外和草原连成了一片,这么大土地的人口资源,都已经被华州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这等规模已经是相当半个大明,何事做不得,何处去不得、

  而且军队上面的优势让华州众人的心里面更是自信满满,在双沟河和广宁明军的那一场大战,最后是大胜,但是临阵指挥的几个军官,包括前锋大军的主将刘十三在内都是被召回辽阳,遭到了严厉的训斥。

  教训的最厉害的就是刘十二,他对自己的弟弟更是毫不留情,虽然是大胜,但是绝不给功劳记载,为什么,就是因为这场战斗实际上打起来太过糟糕,不管是部队的调配还是临阵的决断上都有巨大的问题。

  此站能够获胜,那两千骑兵功不可没,正是因为护卫队员出身的两千骑兵的悍勇,才在千钧一发之际挽救了华州军,军官们的指挥可以说是糟糕到了极点。

  不过话说回来,打的如此糟糕,还能取得这样的大胜,双方的军事实力相差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就可想而知了,这种巨大的优势,有如此前强烈的自信也就不足为怪。军事上不足为虑,总是从胜利走向胜利,江峰的关注点已经是放到了军事之外的东西上,比如说这次的俘虏如何处理。

  在身边的亲信谋士和大将只有刘十二,赵扬帆(赵秀才)还有罗义,张亮和养大,都是在前方负责对明的攻略。

  把这些人召集起来商议,大家也都是头疼,赵扬帆自己的位置越来越高,从当年在天津卫人市上一个为人做诱饵的破落秀才,变成了华州的一方司库,相当于大明的六部尚书,这已经是文官的最高峰了。

  地位天上地下的变化,又经历了许多的事情,赵扬帆变得越发的沉默寡言,刘十二精于军事政治,对于经济不擅长,罗义本就是内卫的武将对于如何处置俘虏也是没有什么主意,不过这三个人倒都是提出了不能做的事情。

  华州司库赵扬帆(赵秀才)说不能继续让这些降兵白吃饭了,否则自己的粮草却也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