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天下归唐
表,李世民也一一批复同意,在这些我军队还暂时无法抵达的地方设置羁縻府州,依然由当地人治理。
战事平息一段时间后,一部大唐军队在契苾何力率领下北归回长安,在岭南道组建的大唐第十五卫军开进安南大都府境内,以军队轮换的方式加强安南大都护府境内的军事力量,一些战略要力都留驻有军队,并修筑城池守卫。
按目前的状况来看,安南大都护治下的地域成为大唐几个大都护府内最大的,大量的州县设立起来,大批的汉人官员到任及汉家百姓移民到南方,这些举措大大地加强安南大都护府治内汉人的力量,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慢慢地稳定了被占之地的治安情况,虽然不时有规模不定的叛乱发生,但很快就平息了。
因为安南大都护境内常年气温偏高,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水稻的种植进一进推广,所驻的军队也开始逐步实施军事屯田。
自贞观三年李靖率部开始反击突厥的入侵,经过二十许年的征战,那些原本盘居在大唐周边的敌对势力逐步被瓦解和消灭,大量的领土被置于大唐的实际统治下,大唐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放眼我大唐周边,已经没有多少地方不臣属我大唐治下,朝臣们在贞观二十五年新年朝会上,以“天下已经归唐”这样的话来形容现在的局势,只是兵部尚书李业诩批驳了这一诊断,说天下还有许多地方还未臣服于多唐治下,以“天下归唐”来形容目前的情况,还为时过早。
话虽然如此说,但朝臣们都知道,如今我大唐疆域的面积已经是非常的大了,东西和南北之长都有万余里之遥,即使以骑马行之,从东到西,或者从北到南,一年都不一定能抵达,这绝对是前无古人之举。
也是在这一年,由太子李承乾主持的赋税改革正式启动,皇家、世家、官绅皆需纳税,百姓的赋税下调,因交税比例并不高,世家在经过一阵徒劳的抗争后,也都只得接受下来。
科举制度在多年的施行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大量的官学办起来,因官学收费低廉,寒门子弟基本都可以入学,这也使得民间识字人口大幅地增长,一批饱学之士有机会通过科举被朝廷选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许多读书人相互激励的话语。
只是到了这年,李世民的身体每况愈下。
贞观二十五年三月后,李世民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已经无法起身,长孙皇后也整日服侍在身边,寸步不离,为李世民端水送药,太子李承乾也日夜守护在李世民前面,责令太医署的太医们一定要医治好皇帝的病。孙思邈也多次被召进宫,只是李世民已经病入膏肓,太医们束手无策,孙思邈也是一筹莫展。
在拖延了两个月后,李世民病情急剧恶化,五月十九日,这位打造了强***唐帝国的一代名君在避暑地翠微宫含风殿去逝,享受五十三岁。
因李世民在位的这二十五年,大唐国力空前的强大,人口大幅度地增长,农业、商业迅速发展,国库殷实,百姓富足,对外战争无往不胜,四夷臣服,被一些好学之士冠之以贞“贞观盛世,”并称之贞观盛世比之汉时候的“文景之治,”不知要强上几倍。
李世民在临终前拟遗诏,以国事托付李世绩和李业诩,令其辅佐太子李承乾,以李世绩为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以李业诩为兵部尚书兼领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太傅,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检校刑部尚书高季甫为中书令,张行成为兼侍中。
李世民驾崩七日后,太子率群臣护送着李世民的灵柩返回长安。
贞观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百官聚集在太极殿内,朝廷正式发布了李世民�
战事平息一段时间后,一部大唐军队在契苾何力率领下北归回长安,在岭南道组建的大唐第十五卫军开进安南大都府境内,以军队轮换的方式加强安南大都护府境内的军事力量,一些战略要力都留驻有军队,并修筑城池守卫。
按目前的状况来看,安南大都护治下的地域成为大唐几个大都护府内最大的,大量的州县设立起来,大批的汉人官员到任及汉家百姓移民到南方,这些举措大大地加强安南大都护府治内汉人的力量,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慢慢地稳定了被占之地的治安情况,虽然不时有规模不定的叛乱发生,但很快就平息了。
因为安南大都护境内常年气温偏高,非常适合水稻的种植,水稻的种植进一进推广,所驻的军队也开始逐步实施军事屯田。
自贞观三年李靖率部开始反击突厥的入侵,经过二十许年的征战,那些原本盘居在大唐周边的敌对势力逐步被瓦解和消灭,大量的领土被置于大唐的实际统治下,大唐的疆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放眼我大唐周边,已经没有多少地方不臣属我大唐治下,朝臣们在贞观二十五年新年朝会上,以“天下已经归唐”这样的话来形容现在的局势,只是兵部尚书李业诩批驳了这一诊断,说天下还有许多地方还未臣服于多唐治下,以“天下归唐”来形容目前的情况,还为时过早。
话虽然如此说,但朝臣们都知道,如今我大唐疆域的面积已经是非常的大了,东西和南北之长都有万余里之遥,即使以骑马行之,从东到西,或者从北到南,一年都不一定能抵达,这绝对是前无古人之举。
也是在这一年,由太子李承乾主持的赋税改革正式启动,皇家、世家、官绅皆需纳税,百姓的赋税下调,因交税比例并不高,世家在经过一阵徒劳的抗争后,也都只得接受下来。
科举制度在多年的施行后,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大量的官学办起来,因官学收费低廉,寒门子弟基本都可以入学,这也使得民间识字人口大幅地增长,一批饱学之士有机会通过科举被朝廷选拔,“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许多读书人相互激励的话语。
只是到了这年,李世民的身体每况愈下。
贞观二十五年三月后,李世民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已经无法起身,长孙皇后也整日服侍在身边,寸步不离,为李世民端水送药,太子李承乾也日夜守护在李世民前面,责令太医署的太医们一定要医治好皇帝的病。孙思邈也多次被召进宫,只是李世民已经病入膏肓,太医们束手无策,孙思邈也是一筹莫展。
在拖延了两个月后,李世民病情急剧恶化,五月十九日,这位打造了强***唐帝国的一代名君在避暑地翠微宫含风殿去逝,享受五十三岁。
因李世民在位的这二十五年,大唐国力空前的强大,人口大幅度地增长,农业、商业迅速发展,国库殷实,百姓富足,对外战争无往不胜,四夷臣服,被一些好学之士冠之以贞“贞观盛世,”并称之贞观盛世比之汉时候的“文景之治,”不知要强上几倍。
李世民在临终前拟遗诏,以国事托付李世绩和李业诩,令其辅佐太子李承乾,以李世绩为尚书左仆射,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以李业诩为兵部尚书兼领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太傅,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检校刑部尚书高季甫为中书令,张行成为兼侍中。
李世民驾崩七日后,太子率群臣护送着李世民的灵柩返回长安。
贞观二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百官聚集在太极殿内,朝廷正式发布了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