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兵锋 第六十四章 不能回家了(下)
�的那百多名士兵还是持着武器对着李业诩诸人。

  李业诩喝止有些恼怒的诸将,在离从阳关出来的守军面前两百步左右停住。

  一会,一名看似将军装束的人从关内快速出来,身后还带着一群兵,奔到李业诩面前,跳下马,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大声地报告道:“末将阳关守荐高侃参见李大总管,还有诸位将军 ”

  “高将军”李业诩还了一礼,“本将率大军班师回朝,今日顺道想来看看阳关的情况 ”

  “李大总管请见谅,阳关乃边关重镇,即使有将领要视察,也要查验官凭文碟高侃不卑不亢地说道,“还请大总管出示官碟 ”

  “小小的一名部将,敢如此无礼 ”李业诩身边的程处默大怒,欲上前教人。

  “休得如此 ”李业诩厉声地喝道,并令李成把自己的伊列河行军大心一官碟旱给高侃讨目,地对面前读位阳关的守将有了好,膛。※

  “李大总管请 ”高侃也只是略瞄了一眼,即行礼致仪,并在前面领路。其实一看气势,高侃就知道这些人不会有假,他在几天前也得到过沙州刺史府的传报,说近些日子凯旋的大军可能会从阳关一带回京,如今见了面前的这些军人,也知道这些是班师大军中的高级将领,想不到还是李业诩这位大总管亲自来他所驻守的阳关视察。

  高侃虽然有一些公事公办的样子,但还是满心的欢喜,立下卓著战功的行军大总管,要到这里来视察,对他们戍边的将士来说,是莫大的荣幸。

  李业诩也没再说行么,带着手下一行进了阳关。

  阳关的地理个置看似比玉门古关要重要,城隘也比玉门古关要高大,也要坚固,而且还刚刚修缮过,驻守的士兵也比玉门古关要多,有近千人。

  身临其境了,李业诩那份走进历史的激动心情反而淡去了,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城楼,沙草地,还有身边的大唐将士们,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身边诸将及高侃的陪同下小李业诩略看了阳关守将的军务,即上了城楼,站在阳关城头,用望远镜看着周围的一切,除了茫茫的沙草地,还有大小不等的湖泊,没什么人踪。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业诩低声地吟道。

  王维著名的这首写阳关的诗,还有以这首写出来的《阳关三叠》,使的后世的人都记住了这个地方,阳关,如此大名的一个地方,竟然如此荒凉,除了戍边的士兵,看不到普通的百姓,因安西一带的战事,连商旅行人都断绝了。

  “大哥,你又想到什么好诗了 ”站在李业诩身边的李业嗣惊喜道。

  “只是偶尔想到而已”。李业诩笑笑,自己的这位二弟,还有身边这些原来的兄弟和朋友们,因自己这段时间忙于军务,都没什么亲近的机会,不觉有些歉意,在军中,身份上的差异使诸人不能如平常般呼来唤去,也少了些味道,今日出来,还正可以随便些,找一些以往与众纨绔们一道游玩的味。

  “大哥,你把整首诗能念出来吧 ”李业嗣一脸向往的神色说道。

  “早听闻李大总管文采不凡,今日至阳光视察军务,就给末将留下一点纪念的东西吧 ”高侃一脸渴盼的神色,并令手下的一名士兵去拿笔墨。

  “渭城朝雨混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业诩大声吟道,再轻轻地唱道,“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先已醇;载驰姻,载驰姻,何日言旋辑?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把他知道的这《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