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兵锋 第六十二章 反击薛延陀
��外用兵的极致,而刚刚过了一年,这个纪录又被刷新了。

  近二十三万大军的总兵力,一次出征即置两个小行军部,两个行军大总管且不相互隶属,进行发布的诏令让天下震惊,李世民这样的布置让朝中的许多人都不解。

  只是无论是谁,都从这份诏令中嗅出了味道,那就是此次出征,必定是给予薛延陀人一个致命的打击。

  没有人会去想大唐动用这么多的军队。会无功而返。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猜测此战后薛延陀真珠可汗夷南的命运,坊间的百姓都确信。夷南必定如领利可汗,还有欲谷设般,成为大唐的俘虏,只是一些人对大唐连年的对外征战产生担忧的心思。

  的廷刚刚在年前发布了平定西域的诏命,因如此巨大的胜利,皇帝李世民宣布大赦天下,同时宣布减免困支援费颇多的陇估道的赋税。长安放开巳经延迟到宵禁一个月,百姓还都沉浸在朝廷对外征战的巨大胜利带给他们的喜悦中,想不到年后,又再次发布了出征的诏命,而且规模比去年出征高昌和西突厥更要大。

  一些百姓出现了 惶恐,他们担心朝廷连番的征战,会加重他们的负担,一些人也担心,朝廷会因兵员不足,而在民间摊派兵员。

  李世民似乎早就知道会出现这样的事了。在发布出征诏命的两天后,再次发布告天下百姓的诏令。

  诏令中说,此次北方薛延陀入侵,为使我边境不受侵犯,百姓不遭到掳掠,朝廷组织大军进行反击,此次大军的出征,朝廷不会增加百姓的赋税,也不会在府兵之外再征召其他兵丁员额。

  出征的诏命发布后,李世民召集御前军事会议,朝中的一些重臣如房玄龄、李靖、长孙无忌、高仕廉、唐俭等,及诸位在长安这次准备出征的将领都参加了。

  “唐爱卿,此次朝廷发布出征诏命后,民间可有反对之声?。诸臣到齐后。李世民先一步问户部尚书唐俭道。

  “陛下,此次出征诏令发布后,确实在长安附近的一些州县引起一定的恐慌。百姓怕加重他们的赋税,幸好朝廷再发布告天下百姓的诏令,各州县官府也发布安民告示。百姓才心安唐俭忙起身应道。

  “如此甚好,联不想背上穷武箕武,盘录百姓的骂名”李世民似松了口气般。要进行连年的征战。而且都是超大规模的用兵,李世民确实有些担心,怕战事延长,而使得所费颇多,让国库空虚。只是几战下来进展都是颇顺,时间也不太长,支出虽多,但只是暂时性的。并不会连续几年大幅的巨量耗费,而且诸军在取得战事的胜利后所获的战利品颇丰,使得李世民下决心并不太难。

  。陛下。此举虽然安了民心。但臣觉得不太妥当”。唐俭再说道,“朝廷国库虽然殷实,但征战的开支实在是大,若不从百姓身上加收赋税,恐怕几年后就要出现亏空了 ”作为掌握户部的最高官员,唐俭还是比较担忧。

  “战事不会连续几东的”。李世民有些不以为然,“联想着。年内一定会结束,所以不必多征收赋税 ”

  见李世异如此自信,唐俭也不再说。

  李世民清清喉咙。看着将要出征的诸位武将道:“薛延陀仗着他们强盛,越过大漠南下,行程几千里,马已疲乏瘦弱,粮草消耗也颇巨。凡是用兵之道,须是见利迅速推进,遇着不利局面迅速撤退。薛延陀乘李思摩部没防备,急速进攻,此是上道;李思摩被迫退入长城以内,薛延陀并没退兵,而是继续往幽州方向进击,犯了兵家大忌也;联想着薛延陀的大军粮草已经快用尽。只能取野地之食,因此你们几部不需要速战。应当互成犄角之势。牵制薛延陀的大军。等到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