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磨剑 第七十三章 占地之计
脸严肃地看着李业诩问道。
李靖看着李业诩却是满脸疑惑。
“陛下,”李业诩看了眼李靖,面对李靖质疑的眼神有些惶然,但还是把一路回程时想到的问题说了出来,“其实,有一个问题微臣一直想不明白,北疆为何一直不太安宁…”
“哦,这问题朕也非常头疼,北边之患,终未能完全消除…你有何看法?”李世民稍一迟疑,反问道。
这话题也引起了在座的李靖、李道宗和候君集的兴趣,几个人都以一副探询的眼神看着李业诩。
“那微臣就说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若有唐突之处,请陛下莫怪…”李业诩被众人盯的有些不自然,稍显紧张地说道。
“你说,朕不会怪你…”
“微臣以为,北胡士兵天生是为打仗而生,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术精湛,马上功夫十分了得。如今北边的战争,还是以骑兵出击为主,若不考虑将帅的因素,士卒骑射功夫的强弱,还有马匹数量和质量的高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方士卒兵源多在中原内地,平时以农耕为主,相比较北胡士兵,单兵素质上显得弱势;且我大唐能牧马的地方又少,马匹的数量和质量相比较也都处于弱势,这些差异不是短时间而能改变的…北胡各部落有这方面的优势,他们的骑兵能快速机动,所以也就时常侵扰我边民…”
几位大佬静静地听着,没有插嘴。
“如何消除我方的弱势,除了训练士卒,改善马匹的数量和质量外,将帅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一个领军将领的战略意识,往往决定战争的成败。祖父在以往的征战中,往往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讲究的是一个快字,快字包含快速,出其不意,兵不厌诈,奇兵更能出效果,让对方骑兵的快速机动失去优势。而我们这些年几次出征,从长安出发,劳师远征,已经失了先机,快速突击已经打了折扣…不仅形势上有所不利,而且后勤、给养供应上也非常困难…战线拉长,作战周期漫长,兵员及后勤消耗增多,这是我方一个致命的弱点…”
“此次出征,灵州以北,我方曾经攻占的地方,并未见我大唐一兵一卒驻守…微臣以为,若在新占之地适合居住的地方修城筑地,驻军把守,若有战事,即可快速做出反应…筑有城池,派遣官吏驻守,垦荒放牧,再移民居之,久之,即成为我朝新州府,我方的影响力大增,如此新占之地便会稳定下来。若我方站稳脚跟,那这些地方,将成为我大唐新的永久的国土…也将成为稳定的后勤之地和反击北胡入侵的前哨…从此地派出的军队,反击北胡的入侵,那将会缩短许多的距离,还有后勤粮草的供应…”
“可是北胡之地,大多地方并不适合百姓居住…”李世民皱皱眉说道,当初有人提出过这个建议,但朝中占据多数的大臣们都是反对的。
“北胡之地,虽然处于高寒地带,但也肯定有许多能居住的地方,不然,胡人何以生存?”李业诩很坚信地说道,后世北方不是有那么多的大城市吗?
“贤侄,说的有理,继续说…”李世民想了下,没在这个问题上多问,催促道。
“是,陛下…微臣觉得,我们现在所采取的战略是,防守反击,平时在边州以防御为主,有敌来犯了,才起兵反击…这种战略,在先期,往往不能掌握主动,而此时往往已经有边境州府被敌攻占,非常多的百姓遭受伤害,家园被毁,家破人亡…”
“因此,微臣以为,得先发制人,消除敌患于荫芽之中,方为上策。进攻乃是最好的防守,以战---才能止战,若以一支或数支精锐强大的快速机动部队,主动出击,攻击我方敌人或者潜在的�
李靖看着李业诩却是满脸疑惑。
“陛下,”李业诩看了眼李靖,面对李靖质疑的眼神有些惶然,但还是把一路回程时想到的问题说了出来,“其实,有一个问题微臣一直想不明白,北疆为何一直不太安宁…”
“哦,这问题朕也非常头疼,北边之患,终未能完全消除…你有何看法?”李世民稍一迟疑,反问道。
这话题也引起了在座的李靖、李道宗和候君集的兴趣,几个人都以一副探询的眼神看着李业诩。
“那微臣就说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若有唐突之处,请陛下莫怪…”李业诩被众人盯的有些不自然,稍显紧张地说道。
“你说,朕不会怪你…”
“微臣以为,北胡士兵天生是为打仗而生,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术精湛,马上功夫十分了得。如今北边的战争,还是以骑兵出击为主,若不考虑将帅的因素,士卒骑射功夫的强弱,还有马匹数量和质量的高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方士卒兵源多在中原内地,平时以农耕为主,相比较北胡士兵,单兵素质上显得弱势;且我大唐能牧马的地方又少,马匹的数量和质量相比较也都处于弱势,这些差异不是短时间而能改变的…北胡各部落有这方面的优势,他们的骑兵能快速机动,所以也就时常侵扰我边民…”
几位大佬静静地听着,没有插嘴。
“如何消除我方的弱势,除了训练士卒,改善马匹的数量和质量外,将帅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一个领军将领的战略意识,往往决定战争的成败。祖父在以往的征战中,往往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讲究的是一个快字,快字包含快速,出其不意,兵不厌诈,奇兵更能出效果,让对方骑兵的快速机动失去优势。而我们这些年几次出征,从长安出发,劳师远征,已经失了先机,快速突击已经打了折扣…不仅形势上有所不利,而且后勤、给养供应上也非常困难…战线拉长,作战周期漫长,兵员及后勤消耗增多,这是我方一个致命的弱点…”
“此次出征,灵州以北,我方曾经攻占的地方,并未见我大唐一兵一卒驻守…微臣以为,若在新占之地适合居住的地方修城筑地,驻军把守,若有战事,即可快速做出反应…筑有城池,派遣官吏驻守,垦荒放牧,再移民居之,久之,即成为我朝新州府,我方的影响力大增,如此新占之地便会稳定下来。若我方站稳脚跟,那这些地方,将成为我大唐新的永久的国土…也将成为稳定的后勤之地和反击北胡入侵的前哨…从此地派出的军队,反击北胡的入侵,那将会缩短许多的距离,还有后勤粮草的供应…”
“可是北胡之地,大多地方并不适合百姓居住…”李世民皱皱眉说道,当初有人提出过这个建议,但朝中占据多数的大臣们都是反对的。
“北胡之地,虽然处于高寒地带,但也肯定有许多能居住的地方,不然,胡人何以生存?”李业诩很坚信地说道,后世北方不是有那么多的大城市吗?
“贤侄,说的有理,继续说…”李世民想了下,没在这个问题上多问,催促道。
“是,陛下…微臣觉得,我们现在所采取的战略是,防守反击,平时在边州以防御为主,有敌来犯了,才起兵反击…这种战略,在先期,往往不能掌握主动,而此时往往已经有边境州府被敌攻占,非常多的百姓遭受伤害,家园被毁,家破人亡…”
“因此,微臣以为,得先发制人,消除敌患于荫芽之中,方为上策。进攻乃是最好的防守,以战---才能止战,若以一支或数支精锐强大的快速机动部队,主动出击,攻击我方敌人或者潜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