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张延其人
概视而不见,心里暗道:年纪小又怎么样?还不是跟你们坐在一起开会!

  不过生产上的事他是一概不懂,陈法林专门请来的老师,在前两堂辅导课上教过他一些相关知识,但他和陈致远对这些兴趣并不大,倒是对有关销售的东西赵启明倒是比较喜欢听。都是国外一些成功的营销个案,非常有代表性,尤其他听到关于如何创造和培养市场的故事,更是感到暗自得意。

  在现在看来这些个故事很老,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是说某跨国制鞋企业准备开发非洲市场,派了两个市场调研员去了解当地的情况,不久之后两个人回来了,第一个人报告公司后说那里无法开发,原因是当地人都不穿鞋。第二个人却说那里是个很有前途的市场,原因也是当地人不穿鞋,但他说了一个道理:正是因为当地人不穿鞋,反而说明这个市场有着极大的潜力可挖。他还附了一份可行性报告,提出了开发市场的详细思路。

  赵启明想想自己当初在学校里带领广大同学们集邮,最后不但使学生群体成为了自己的市场,还为自己赚了不少钱,岂不是跟这个创造市场的主意不谋而合?

  会议还在继续,不管懂不懂那些专业术语,赵启明还是一字不拉地听着每个人的工作汇报,他觉得这些人说的虽然都是些专业性的东西,但既然参与了,就不能像上课一样混过去。

  在去上海之前他问过教自己营销的老师,为什么市场营销要懂得与生产相关的知识?老师向他做了详细的解释,归纳到一起就是:对自己产品、工艺流程以及企业文化的了解,要尽量做到专业,这样在进行销售的过程中,才能做到让客户信服。

  他说的这是真理,赵启明信服地把这句话印在了脑子里,这种专业人士的水平,他还是看得出来的。今天到厂里开会他才知道,这位老师就是公司的总经理张廷。

  张廷是香港医药界的知名人士之一,取得过香港大学经济管理学硕士学位,自己开了一家投资公司,在香港恒生股市也小有名气,和陈法林私交不错。原先他并不愿意从香港过来到内地帮忙,后来陈法林跟他聊起了赵启明的事情,让张廷听得异常惊讶。他知道陈法林不是个莽撞的人,做事一向很有头脑,在看人的问题上眼光更是独到,而陈法林嘴里的赵启明简直成了传说中的神童,这引起他极大的兴趣。而且陈法林意向性的同意只要厂子上轨道,可以出让部分股权给他,张廷在双重诱惑下这才答应过来帮他一把。

  上星期赵启明去上海炒邮票,张廷本想跟着一起去的,但厂子正在筹建当中,事情太多根本离不开人,他只好放弃了这个念头。当赵启明回来给陈法林送钱的时候,张廷也在场,存折上的数字让他目瞪口呆。赵启明走了一星期,连本带利送回来三百多万块,让他这个医药界的知名人士深感佩服,原先还认为陈法林这么做太冒险,而见到结果却在心里暗自后悔没有投资一笔钱在赵启明身上。

  会议开了近两个小时,散会的时候已经快到上课时间了,赵启明和陈致远坐着陈法林的奥迪赶到了学校,还好没有迟到。

  钱老师在讲台上讲课,赵启明托着脑袋注视着她,神游四海思绪万千。

  这次从上海回来赵启明又向成熟迈进了一步,有时候细想想“吃亏就是占便宜”这句话一点都没错,二百多万块钱买了个做人谨慎的教训,说起来在钱上是吃了天大的亏,但赵启明在这件事上得到的好处是不能以钱来计算的。

  他按照陈致远帮他分析的道理仔细思量了一番,客观地找出了一些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忽然发觉自己在邮市这两次操作成功,并不全是自己比别人高明多少,运气也占了很大的成分。

  就算比别